本报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冯蕾)“江苏省政府免费提供!”——3月10日,南京山西路小学五年级学生李雪瑶又拿到了一批作业本,在这11本作业本上都印着这样的字眼。
从2011年春季学期开始,江苏630万中小学生全部用上了免费作业本,这是继义务教育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之后的又一免费项目。
据了解,2011年,江苏省财政用于义务教育方面的投入达30亿元,其中用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有19.4亿元,比上年增长30%,有10.6亿元用于帮助经济薄弱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2011年,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到小学450元、初中650元,将校舍维修改造经费标准提高到每平方米800元,将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提高到每生每年小学750元、初中1000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说,要搞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充足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全国公共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方面的支出分别达到4.45万亿元、1.49万亿元、3.33万亿元和5600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6倍、2.6倍、1.3倍和1.4倍。“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011年国家财政预算草案明确,中央财政在教育、社保方面的投入增长幅度都高于16%,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入也将近15%。“这些都将远高于我们对GDP的预期增长率。”宋晓梧说。
“不仅要有总量的投入,而且也要有结构的调整。”宋晓梧强调。在总量投入加大的情况下,更要侧重向农村倾斜,侧重向老、少、边、穷、后发地区倾斜,侧重向困难地区倾斜。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一方面,要加大政策的执行力,要强调多部门协调配合;另一方面,体制机制的创新和转换至关重要。“拿新医改来说,我国三年间有8500亿元的新增财力投入其中,看起来不少,但是怎么把钱用好?怎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怎么引导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农村?这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据了解,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快而社会建设相对滞后,被形容为“一只腿长一只腿短”。而今年,解决“长短腿”问题被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2011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40元左右;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次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生均基准定额进一步提高;国家支持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由全国24%的县扩大到40%的县,并将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缺问题的有效解决,将提升国民的幸福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图表制作 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