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画院相比,美术馆发展太缓慢。中国如此大的国家,应该有一个像样的国家馆,各省应该有像样的省级馆,每个省的体量放到欧洲都堪比一个大国,我们的文化底蕴很丰厚,但是美术馆很弱,历来美术品都是为皇家收藏,并没有大量地在民间流传。
我在中国美术馆馆长任上时,中国美术馆发展很慢,美术馆发展还不太成熟。目前虽然美术馆发展得也很红火,但我认为其真正的发展还未到来,名声好了,但发展高潮还未到。以此来看,文化部2010年进行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评选,意义重大。
很多人想建美术馆,旧的美术馆也在大发展,文化部此次评选把美术馆的职能和目标进行统筹、规划、宣传,这对各省市的领导部门、管理部门、艺术创作研究部门来说,都是一次对美术馆知识的普及,让他们在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
评选也是对现有美术馆硬件建设进行一次检验,互相对比,交流学习,形成促进。硬件评估包括展览、陈列的条件,仓库,安检,消防,作品的保护、修复等;软件包括研究、人才、各部门配置、公共教育等。这些只有政府部门出面才能完成。
评出了9个比较达标的国家重点美术馆。我认为“比较达标”的说法比较科学,它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整体来看,它们与国际上好的美术馆差距还较大,发展和改进的空间也很大。美术馆属于精致文化范畴,是以为国家和民族积累艺术财富、对全民实行美育为目标的场所。
美术馆从宏观上讲,其目标是收藏、研究、陈列、展览、交流,这几个因素相辅相成。不管哪个领域都要选择最好的作品进美术馆,但这需要相当长的积累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中国没有美术馆历史的氛围,很多美术馆都是先有馆后有积累,包括中国美术馆,积累作品较多的是中国美术馆和江苏美术馆。作为国家级美术馆若没有大量、丰厚的藏品底气就比较弱了,只有有大量的藏品,能支撑得起固定陈列,才是真正的公益事业性质单位。展览的质量和固定陈列水准,是体现一个馆学术、声誉地位的基本点和生命线。
美术馆的发展要经历几个阶段:一、展览为主,在展览期间留一些作品,进行一些学术研究;二、展览和陈列兼备,逐步到藏品陈列;三、藏品陈列为主,如上海博物馆等;四、这次评估,成绩是突出的,对所有的馆都是不同程度的促进,做得好的鼓励,做得差的鞭策,特别是对新建的美术馆来说,给了它们一个明确的目标,这对于现在红火的美术馆建设很重要。这对于管理美术馆的官员也是一个启示,理性考虑美术馆建设的合理性。
美术馆、博物馆不在于多、大,而在于精,在于藏品的富有。国外的优秀美术馆也是由小到大的,关键是要有好的藏品。现在各省的美术馆都应想尽办法积极收集藏品,高精尖的收藏是一个馆的生命线,也是一个馆声誉和地位的关键。
国家对美术馆的投入应该进一步加大,国家应该大力支持美术馆收藏美术创作的成果,建立相应的收藏基金,增加艺术家创作的积极性、向心力和信心。相应的制度也应完善,美术馆可以优先购买好作品,鼓励企业家收藏并捐给美术馆,国家对其给予免税等奖励。艺术家将最好的作品拿到美术馆后,美术馆应该给予其合理的艺术定位,并进行相应的艺术研究和展示、推广和发扬,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否则艺术家的信心就减弱了。
美术馆如何做得高雅也非常重要,现在美术馆的包装都很讲究,但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美术馆不能市场化和低俗化。现在很多美术馆都比较浮躁。既红火热闹又庄重高雅,这需要有高水平的人来策划。
民营美术馆需要有相应的政策配套。民营美术馆是趋势,美术作品收藏后为大众服务,这是美术作品性质上的界定。
美术馆建设应有一个整体规划、有序发展,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不能盲目大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