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11日 星期五

    “绿色崛起”看斗门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11日 11版)
    斗门无公害蔬菜基地
    斗门水上婚嫁的迎亲船队
    斗门有机大米丰收
    斗门富山工业园: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双赢”
    斗门:港澳后花园,西江桥头堡

        春风吹佛,热潮奔涌。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经济特区扩容的春风,正孕育着一座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诞生。曾经创造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双赢”奇迹的珠海经济特区,如何在未来五年以及下一个30年的历史征途上,实现“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城市理想,更好地完成中央赋予特区的新使命?人们关注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汇聚到珠海西区那片河网纵横、鱼米飘香的热土。

        今日斗门,不仅甩掉了珠三角地区落后农业县的帽子,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而且在打造新型工业化基地、创建珠海北部生态农业园、规划建设斗门新城、促进文化繁荣等方面呈现出‘富裕安康美丽新斗门’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三大产业集群打造“实力斗门”

        作为珠海市面积最大的行政区,长期以来,斗门一直是珠三角地区最后一块“处女地”。近年来,斗门富山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和富山工业园的异军突起,初步形成了以伟创力、汉胜科技、方正科技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格力电器为龙头的家用电器产业集群和以佳粤造船、玉柴机器为龙头的临港工业产业集群,极大地拉动了全区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增长,斗门这块区域经济的“短板”终于成为珠江西岸的经济增长点。

        丰富的土地资源为斗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大工业、引进大项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珠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发西部、工业西进的战略决策后,斗门利用规划调整增加园区工业用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一边加快新青工业园的“改造升级”,一边打造富山工业园产业高地,促成了格力大金、中国纸业、玉柴机器、美国SanTek公司3D眼镜和液晶显示屏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户斗门。仅去年前10个月,规划面积151.59平方公里,可开发建设用地55平方公里的富山工业园企业数已达121家,工业总产值从2009年的6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6亿元。

        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一直是斗门经济发展的“软肋”。伴随着去年以来一大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内资项目落户生根,斗门工业产业结构失衡的局面得到了彻底扭转,电子信息、家用电器和临港先进制造业三大产业集群开始为“实力斗门”积蓄能量。投资5亿元的格力大金项目已于去年5月正式投产;在金融危机寒潮中投资1亿元逆势扩张的汉胜公司三期厂房已投入使用;产值达70亿元的玉柴发动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预计今年9月投产;华润热电也于去年12月中旬动工建设,今年5月份开始供热;年总产值80亿元的“中国纸业”已处于项目冲刺阶段。

        都市型生态农业彰显“魅力斗门”

        走进阳春三月的珠江口西岸,闻名遐迩、产销两旺的白蕉海鲈、斗门沙虾、五山青蟹、鹤洲北小木瓜、白藤湖西芹、鹤洲莲藕等农副产品使早春的南粤大地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斗门农渔民一边品尝着辛劳了一个冬春后的丰收果实,一边享受“袁隆平超级稻”以及来自太空的高粱、蔬菜、花卉种子的春播之乐!

        2月27日下午,中国农学会与斗门区签署共建都市型农业示范区框架协议。斗门区不仅善于发掘自身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还善于借助国内外科技专家的智力资源优势,在珠三角适时推出了具有独特比较优势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中国农学会携手斗门,将把珠海北部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具有华南沿海特色,科技和生态特色鲜明的国家现代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承载地、服务港澳和广东的生活休闲中心和全国同类示范区中的领头羊,为华南地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树立一个好的典型。

        作为珠三角的“粮仓、菜园、后花园”,斗门已拥有14个国家或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18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取得了国家或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地认证,认证面积近10万亩,取得认证农产品品种30多个,覆盖了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是名符其实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斗门盛产的基围虾、禾虫、重衣蟹、黄金风鳝、黄沙蚬等风味独特的优质水产品,不仅远销北京、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还供应港澳地区及国外市场,其中“白蕉海鲈”获得了珠海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0年,斗门区农业总产值达38.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35元,“十一五”的五年期间年均增长分别是9.3%和7.4%。都市型农业示范区启动后,斗门还将引进农业开发集团,规划建设有机水稻、园林花木、无公害水产和无公害蔬菜四大种植养殖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专区、物流展销专设,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产品。

        民间艺术之乡提升“人文斗门”

        连续举办多年的珠海民间文化大巡游,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民俗文化繁荣和文化软实力厚积薄发的“人文斗门”的魅力。

        斗门注重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群众文化、艺术精品这“三大品牌”。近年来,斗门围绕“水上婚嫁”、“装泥鱼”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文化名人、飘色、地色、舞龙、舞狮、锣鼓柜、佛家拳等文化遗产,通过举办活动、宣传包装等途径,每年举办一届民间艺术大巡游、工业园区艺术节、沙田民歌大赛、曲艺大赛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性,打造“一镇多品、一村一品”的南粤水乡文化、民间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

        在文化惠民的同时,着力抓好龙头文化项目的示范带动。斗门在文化建设上把本土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与现代数码科技、动漫创意相结合,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加快发展影视制作、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等重点文化产业,走出一条“文化+科技+旅游”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去年以来,继斗门镇政府与珠海特区报社签订接霞庄文化旅游项目合作协议之后,白蕉镇的“灯笼沙水乡风情游”项目已经正式营业。区文化艺术中心、镇村文化室、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竣工,一个占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50亿元的南方影视文化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斗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珠海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斗门区政府还设立了创作扶持资金,重点扶持艺术人才,打造本土艺术精品。

        斗门,一派美丽如画的南国水乡,一首“绿色崛起”的时代进行曲。

        努力建设“富裕安康美丽新斗门”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斗门将紧紧把握特区扩容和珠海构建交通、产业、城市三大格局,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机遇,努力建设富裕安康美丽新斗门。

        在大珠三角的城市群格局中,斗门与中山、江门陆地相连,是珠中江区域合作的接壤处,是江门、中山进入珠海市西部的第一站,也是珠中江一体化的重要节点。斗门能否通过科学的、崭新的发展模式,以“港澳后花园、西江桥头堡”的魅力和实力,将珠海的功能优势辐射到中山、江门,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斗门的必然要求和重大考验。

        为此,我们将坚持“好”字当头,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坚持以富山工业园为主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发展平台建设为抓手,狠抓园区配套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益;坚持以北部生态农业园为主的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平台建设为抓手,按照“城市有农村的生态,农村有城市的设施,城市和农村各有特征,但生活条件不存在较大差异”的思路,夯实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基础,发挥“全国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效应,将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坚持以西部中心城区斗门起步工程为主的新城建设平台建设为抓手,坚持规划先行,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确保西部中心城区规划和基础设施100年不落后。

        加强社会建设,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着力推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的组织格局创新,不断深化旨在“机关融入基层,干部融入群众”的“党群连心工程”,听民意、纾民困,惠民生、稳基层。着力推进以实现建设幸福生活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逐步建立健全全覆盖、多层次、保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推进文化龙头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和精心打造一批斗门特色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区的综合实力,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启动斗门新崛起的三大引擎

        斗门区是珠海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依托,在珠海“核心城市”建设中举足轻重。以富山工业园为主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发展平台、以珠海北部生态农业园为主的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平台、以西部中心城区斗门起步工程为主的新城建设平台,是“十二五”期间启动斗门新崛起的三大引擎。

        改革开放30年来,斗门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全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157.74亿元,增长7.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0.64亿元,增长16.7%;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87亿元,增长29.6%。

        经过整合的富山工业园已形成以伟创力、方正科技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格力为龙头的家用电器产业集群和以诚通纸业、玉柴机器等为龙头的临港工业产业集群。目前,总投资近130亿元的中国纸业、北大方正电子产品、海大集团、玉柴机器等在建项目和格力大金项目将相继进入投产期。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平台已初步形成了斗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随着城区企业搬迁入园的加速,水质净化及其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的相继开工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逐步完善,一个更加紧凑型的滨江田园生态新城格局正在形成,我们对广珠铁路、竹银水源工程、国安变电站、茶冷迳填埋场、高栏港高速、机场高速等重大项目用地的依法清理成效显著,不仅确保了珠海市一系列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也为港口、机场等优势功能辐射到斗门奠定了基础。未来3至5年的斗门,必将成为珠海发挥江海联运优势的主战场,成为珠海临港工业的纵深区和珠海区域性“核心城市”发展格局的重要阵地。 

        相关链接

        斗门:珠江西岸的著名水乡

        斗门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端,珠江出海口“八道门”有磨刀、坭湾、虎跳、鸡啼、涯门五道注入斗门,形成了斗门这片广袤肥沃的海湾河口和平原绿洲。斗门区下辖5个镇,100个行政村,面积674.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76万人,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15.6万。

        境内有“珠江门户第一峰”黄杨山,海拔581米。金台寺云雾缭绕,白藤湖一碧万顷,灯笼沙渔歌互答,一派水乡风情。赵氏录猗祠、张世杰墓、百年古街以及享誉海内外的御温泉度假村、万盛乡村俱乐部是斗门最具吸引力的人文旅游品牌。

        斗门盛产南方佳果:荔枝、芒果、香蕉、龙眼、火龙果,知名品牌有“鹤洲莲藕、香蕉”、“雷蛛青蟹”、“白藤湖西芹”“天天新玉米”、“乡意浓有机米”和“白蕉海鲈”。

        斗门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宋朝以前,斗门一带称为“黄字围”属新会“潮居都”。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至清宣统二年(1910),分别称潮居乡、黄梁都、黄梁镇,属香山县。

        1925年至1958年,斗门属中山县,1965年7月19日成立斗门县,隶属佛山地区。1983年7月,并入经济特区。2001年4月,斗门撤县建区。

        近30年来,斗门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实施“大引进、大发展”战略,通过交通升级和产业升级,优化投资环境,创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珠海西部新城区商贸居住中心。2010年全区实现GDP157.74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0.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22.6亿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87亿元。

        袁隆平院士到斗门区莲洲镇超级稻基地调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