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8日 星期二

    用市场手段解决医疗供求难题

    ——武广华代表谈扶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缓解“看病难”问题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8日 07版)

        新闻故事:武广华自就任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起,就立志攻克“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2004年他大胆出台了单病种最高限价的医疗实施方案,对单一病种从确诊入院到治愈出院限定最高医疗费用。

        新闻故事: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04年实施限价。到2009年底,医院共收治限价病人31010例,128个限价病种的费用平均降幅33%,为患者直接节省费用3506万元。山东省有关部门曾组织4家医院到该院学习病种会费成本测算方法,并逐步推广到全省。该院单病种限价工作对全国医院管理模式、付费方式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武广华代表始终以创办人民群众满意医院,创新全方位服务患者为己任,多年坚持为中国医疗改革积极探索,被人们誉为“让群众看得起病的院长”。他所领导的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被人们誉为“中国医改的小岗村”,成为全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一面旗帜。

        记者:医疗改革说了许多年了,现在情况怎样?

        武广华: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出,国家在民生建设上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精力,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但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医改工作的重点环节,多年来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和令人满意的效果,原因在于缺乏改革的动力。具体表现在医疗机构“管办分开”没有真正落实,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着效率不高、管理粗放、服务理念落后和人事管理制度僵化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医疗服务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使得患者竞相涌向大城市求医,而公立医院处于高度垄断,自然出现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就医环境差、医院人满为患等问题。

        记者:公立医院占据了巨大的医疗资源,如何破解这个问题,通过什么手段可以解决目前医疗市场供求矛盾呢?

        武广华:我认为,国家必须加大医疗改革的力度,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解决目前这种现状。一方面要增加投入,建设一些特色医院。另一方面必须加大社会资本力度在医疗建设上的投入。增加全社会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大力扶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其实,国家政策历来对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支持和鼓励的,但实际情况是,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某些基层地方政府以种种借口不支持甚至抵制社会资本兴办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认为这些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不属于他们管理,怕不听指挥,难以监管,与公立医院争饭吃,怕公立医院垄断局面被打破。说到底还是管理部门的利益问题。

        记者:你呼吁医疗改革问题已多年了,你认为目前医疗改革的步伐很慢的原因在哪里?

        武广华:主要是各级政府思想没有解放,观点没有转变,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管理医疗机构的层面。各级政府必须解决思想,转变观念,尽快制定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具体政策,逐步使社会资本兴办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占整个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这样既能改善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不良局面,又能形成医疗机构之间竞争的市场机制,以此推动公立医院各项改革。

        国家没有说公立医院不改革,2000年也出台了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制度,但谁都不敢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改革,为什么?没有按市场规律办事,没有外来的压力。依现在供求这样不平衡的现状,让公立医院自己改革,动力不够。只有加大外力来推动改革。而外力是什么?外力就是吸引社会资本兴办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用市场调节器来调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改革,达到让公立医院自觉自愿地改革,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市场本身就是适者生存,用市场手段来解决市场供求问题,这才符合经济规律。

        本报记者 王 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