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25日 星期五

    每月艺点

    诗书璧合 逸韵高情

    ——沈鹏的书法艺术

    张玉梅 《 光明日报 》( 2011年02月25日   12 版)
    废纸三千犹恨少,新诗半句亦矜多(沈鹏诗句)
    沈鹏像 李 琦

        沈鹏 1931年9月出生于江苏江阴,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编辑出版家,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创办及主编多部有影响的刊物及著作。

        沈鹏的书法如行云流水,形神飘逸。

        至简的线条吟唱着如歌的行板,跌宕起伏,抑扬顿挫,收放自如。

        他的作品气韵流动,“诗中有书”,“书中有诗”。

        我从诗意悟书魂

        沈鹏是书法家,他更是一个诗人,胸怀一颗赤子之心。

        诗与书与他而言,有如连理枝与比翼鸟,同气连枝,血脉相通。人们欣赏他的书法的同时,兼吟味诗句。书美与诗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古语有云,“诗,言志”(《尚书》),“书,心画也”(《扬子·法言》),沈鹏的书法诠释了两者在表达思想、意志、情感根本点上的一致性,于“书美中见诗美,于“心画”中闻“心声”,诗书合璧,令人回味无穷。

        他曾在诗中写道:

        五色令人目眩昏,我从诗意悟书魂。

        诗为书法家提供灵感,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与想像力。诗的语句,以节奏为结构,平仄音韵。书法在节奏中运动,一笔,一字,一行,一篇。诗的节奏与书法的节奏和谐统一,共同奏响行进的交响乐。沈鹏的草书,中锋入纸而于行笔中随势应变,舒展飘逸,揖让顾盼,其疏密有序的节奏感体现了诗情的倾注和诗意的律动。   

        沈鹏认为好的书法与诗意相通,一个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未必是诗人,但作品会含有诗意——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简炼的语言,韵律的节奏……一句话,诗的灵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流传千古,除了其书体的妍美流遍,本身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书法家笔下的线条,流露出来的情感、意境、黑白、节律都与诗相通,与诗共鸣。书法必须体现形式美,但不简单是构成、结构的美,诗书画印各以其自身特点追求着诗意,并丰富着整个作品和诗意。但是诗书画印结合决不应当停留在形式本身,如果只是停留在貌似,作品本身不能令人激动。书法的本质不能脱离文字,远离文字而无创造意识的作品,汉字在这里仅成为躯壳,生气毫无,这是另一种脱离书法本质的倾向。沈鹏坦言,如何在特定的形式中灌注生气,在传统与现代交叉的坐标上寻求方位,是书法家们应当不断探索的问题。

        字外功夫诗内得

        沈鹏说,书法家不应简单地被视为“笔杆子”,如果书法家仅凭“技术”就可以表现“内容”,书法艺术的独立性何在?书法的本体何在?

        书法的“形式”与“意味”在书写过程中得到体现。所谓“一寓于书”,应是将天地万物之变以及各种情感因素寓于书法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之中。如果书法家缺乏对所书内容的深刻理解,他很难将感情投入进去,这样的作品如何能感动读者。

        目前日益庞大的书法队伍中的有些人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和艺术素养,暴露出文化基础的薄弱,在提写楹联与诗作时会出错,贻笑大方。书法家都成为诗人,似乎不切实际,但是书法家有深厚的学术修养并能创作诗文,是值得继承的优良传统。书法家博古通今可提升书艺的恢宏气度和人文意蕴,使作品具有浓郁的书卷气,多种艺术创作方法交融互补,相得益彰。

        沈鹏是出版界的前辈,主编过多部有影响的杂志及书籍,《中国书画》、《东汉碑刻的隶书》、《中国美术全集》、《故宫博物院藏画集》,他的论著《书画论评》、《沈鹏书画谈》及新近出版的《沈鹏书画续谈》在美术及书法界广受关注;他的诗集《三馀吟草》、《三馀续吟》及作品集《沈鹏书法作品集》、《当代书法精品集·沈鹏卷》是很多诗词与书法艺术爱好者们喜爱的读物。由于工作关系及个人爱好,沈鹏博览精研,邃于艺术理论,勤于艺术实践,从各种艺术门类中吸取养分,从而融会贯通,形于笔墨,发为吟咏。

        沈鹏说“艺道由来理法通”。“字外功夫诗内得”。其诗受惠于书。诗外功夫,包括深厚的文化素养、广阔的社会阅历、高尚的精神境界以及对自然风光的感悟和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等等。沈鹏的“字外功夫”造就了一位卓越的书法家,而当沉潜于诗词创作之时,他的“字外功夫”便不自觉地流光溢彩。他曾写道:

        九朽一罢忘荃蹄,虽在新奇不自欺;诗书果腹茶充酒 古哲先贤入梦怀。从这些诗句中可体见作者幽远高致的情怀。

        我一生都在为发现努力

        枯燥、重复、奔波的生活有时会磨钝人们的触角,压抑人的心灵,我们不免会忽略简单平凡生活中的可爱之处。沈鹏说:“生活中的诗意无处不在,重要的在于发现。我一生都在为发现努力。”

        罗丹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是缺少发现。沈鹏却用一双诗人的眼睛发掘出平淡生活中许多可爱的滋味来。他去逛圆明园,有人推销让他穿上龙袍照相,沈鹏笑着推辞:“我哪像皇帝呀!皇帝有戴眼镜的吗?”他见到有一块“仙人承露”的路牌,想来是汉武帝刘彻为了长生不老,制铜像承露水。往里看,果然有一尊“仙人承露”像。他边走边想,把所遇两件事合起来,得一联句:

        仙人承露从头塑,皇帝新衣照旧穿。

        沈鹏在北京的小巷里居住,经历了从幽静到躁乱的变迁,汽车鸣笛疾驶,养宠物之风盛行。他写了一个七律的联句:

        汽车深巷鸣金笛,宠物高楼搭电梯。

        这些从生活中信手拈来的小诗句,充满着生活气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每个人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眼光是不同的。沈鹏说,人随时随处都在生活当中;艺术家,随时随处都应当过着艺术的生活。

        源于对生命与生活的真爱,沈鹏的诗歌富寓书采,书法满溢诗情。

        诗意栖居的生活多么美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