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8日 星期五

    以更大的力度促改革惠民生

    ——专家解读今年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安排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8日 06版)

        国务院办公厅17日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医改主要任务。今年是我国完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今年的医改主要任务安排有哪些特点?能给亿万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惠民力度空前加大

        根据《工作安排》,今年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和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比去年的120元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今年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对此,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孟庆跃教授认为,今年,无论是政府的投入水平,还是就医补偿标准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方面改革的力度都很大。这既表明前两年的改革基础比较好,也说明政府决心更大、方向更加明确。

        制度创新带来更多福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说,今年的医疗卫生改革有许多创新之处。例如,许多重大慢性疾病治疗费用高、患者家庭负担大,而现有报销额度难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担。

        为此,今年的医改计划明确要“积极开展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的试点,并在总结评估基础上增加试点病种,扩大试点地区范围。抓紧研究从医保、救助等方面对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治疗给予必要支持的政策措施”。

        他说,对一些疾病的门诊救助规定救助对象必须承担医疗费用的一部分。这个门槛的设置使一些困难患者因为付不起个人应付的部分不得不放弃治疗。现在,政府表示要“逐步降低、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探索开展特重大疾病救助试点”。这对许多低收入患者是个福音。更加注重基层和基本保障

        孟庆跃说,与前两年相比,今年医改主要任务中“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其核心地位得到明确。

        《工作安排》提出,今年要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同时,我国今年将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促进失业人员参保。

        积极稳妥凸显复杂性和长期性

        郑功成说,医改是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的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战略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积极稳妥的医改战略也凸显医改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实现医改的中长远期目标需要耗时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

        孟庆跃表示,医改牵扯的利益方比较多,医疗需求也很特殊,改革注定是复杂和艰巨的,因此不会一蹴而就。

        不过,他们认为,国家医改的终极目标是惠及所有城乡居民。随着未来不断加大投入,全体城乡居民将会从医改中享受到更多直接的实惠。(据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江国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