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8日 星期五

    加深对社会转型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

    作者:郑佳明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8日 07版)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四个更加”的指导思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社会转型的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里有四个变化值得注意。

        一是从注重经济发展到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逻辑。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把注意力和资源更多地投向社会,以社会改善和进步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同时,社会建设本身,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功能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将带来人的新的解放和生产力大解放,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还具有不可估量的多重意义。

        二是从注重强国到更加注重富民。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十二五规划通过调整国民收入结构来增加人民收入,通过增加人民收入来扩大内需,通过扩大内需来调整经济结构,这样转变发展方式,体现了执政党对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理顺了经济和政治、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开辟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的主体,执政党的主要历史使命是领导和服务人民,让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意愿而甩开膀子去努力奋斗。人民的价值得以确认,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关系正确定位,执政党就有了立足点和动力源。

        三是从注重民生到更加关注民权。正确处理改革成果分配的问题,正确对待民生突出问题,正在形成共识。十二五期间把公平正义作为突出的指导思想,表明执政党将通过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改革,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四是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对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客观再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主体的关系的认识的深化,即生产力标准与人民标准统一于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的主体论和本体论统一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统一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把人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原、本体。以人为本使发展的目的、动力和发展成果的分享统一于“人”这个根本,使社会主要矛盾和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统一于“人”这个根本,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大大深化了。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联主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