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8日 星期五

    我的剪纸情结

    作者:黄自宏 《光明日报》( 2011年02月18日 13版)
    黄自宏剪出中国龙

        我生在四川乐山的一个农家。5岁那年,吮着邻居大哥哥结婚的喜糖,我看到贴在窗户上的大红双喜字。那种介于简笔和工笔之间的绝妙艺术,顿时吸引了我。之前,我只会剪普通的四瓣对称窗花。我兴奋地跑回家,用旧报纸对折后试着剪起来,剪出的都是“四不象”!于是,我又跑回邻居哥哥窗前,踮起脚尖仔细观察“双喜”的折痕和轮廓,身边那群大哥哥小叔叔都调侃我这小屁孩也来“闹洞房”。终于,我剪出一个粗糙的“双喜”!乐得我一蹦三尺高,一口气又剪出十多个形态各异的“双喜”。

        从此,我喜欢上剪纸这门艺术,常从音乐和文学中找灵感。最初是剪单面(层)或是对称的简单图案,像鲤鱼、公鸡、兔子、花鸟等,后来逐渐往人物、情景等较为复杂、细腻和立体的内容发展。从小学开始,我的剪纸就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高二那年学校70周年校庆,在现场才艺表演中,我的几幅剪纸在书画类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新老校友热烈掌声。后来,还有几幅作品在全国比赛中拿奖。

        17岁那年,懵懂的我走进湘江之畔一所军校,专业是军队文化管理。随着对军营生活的理解,我的剪纸题材又有了大漠孤烟、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内容。毕业前夕,我送领导和战友的礼物,就是自己亲手赶制的剪纸。

        后来,我成为西藏边防一枚平凡的绿叶。在完成本职工作后,我手中的剪刀“咔嚓咔嚓”响个不停,除了剪纸技术不断提高,题材内容也更加丰富了。每当被战友拉去当连队婚礼司仪时,我总不忘将“双喜”和福娃内容的剪纸,连同祝福一并送上;遇上排里的小战士过生日,我总为他剪上一幅生肖图;逢年过节,要是有人思念远在他乡的女朋友,我会偷偷把一幅相思内容的剪纸放在他尚未封口的信封旁边……后来当上连队团支部书记,每当连队节日布景,我的剪纸也都派上用场;曾鼓足勇气挑战巨幅剪纸,把它们作为营区晚会的舞美背景,既富有传统喜庆韵味,视觉上也颇有冲击力,还节省了经费,很受领导与战友欢迎。

        如今,我常常从报刊上收集风格各异的剪纸图案。剪纸让我学会思考和坚持,带给我喜悦和自信,也为别人送去快乐和温馨。

        (作者单位:西藏边防部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