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8日 星期五

    辽宁沈阳

    “我成了劳务市场广播员”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28日   05 版)
    辽宁沈阳市铁西区新民屯镇新东村通讯员史长宝正在广播招工信息。
    本报通讯员 薛文奇摄

        本报沈阳1月27日电(记者毕玉才 通讯员薛文奇)“村民同志们:注意了,现在有人雇7个钟点工在大棚里起小白菜,每小时6元钱,有做工的请马上到村办门前来……”1月27日早晨6点多钟,当村通讯员史长宝在喇叭中广播完后,陆续有打工妹来到村委会办公楼前,被雇工者领到村北面的日光温室大棚。

        今年61岁的史长宝从1993年开始做村通讯员工作,他所居住的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新民屯镇新东村,是个富裕村,全村有1000多亩日光温室大棚,每年生产蔬菜1万多吨,村里的经纪人比较多,需要雇工的和前来做农事钟点工的人也比较多,从1990年以来还形成了自发的劳务市场,一些周边的村和乡镇也到这里雇工和做工。可是也常常遇到收菜的遇不到买菜的,卖菜的遇不到收菜的,雇工的找不到做工的,而做工的又找不到雇工的现象。史长宝一当上通讯员,就开始琢磨怎样使收菜和卖菜的、雇工的和做工的接上茬,于是,他试着用村里的广播传达用工和做工的信息,平均每天都要广播30多条信息。

        农忙时节,老史还坚持天天广播雇工和用工信息,并通过广播培育了劳务市场。附近这10多个村谁家想雇人干活,要喊人时就来找他广播一下。周边乡镇的农民看这里信息灵、活好找,有空闲时就到社区门前的劳务市场打点零工。久而久之,一批经常出来找活干的农民聚在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免费”但“管用”的“劳务市场”。

        老史说:“自然而然,我就成了这个‘劳务市场’的义务管理员和广播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