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富有人文色彩的访问,这是一次心与心的沟通之旅。
离开华盛顿,正在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1日来到芝加哥佩顿中学孔子学院,给这次访问增添了人文色彩。
胡主席此次访美“将增进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加深各国之间的友谊”,芝加哥市市长戴利在为胡锦涛主席举行的欢迎晚宴上如是说。
“胡主席此次访美,向世界传达了一种诚意:中国愿意与各国展开广泛合作,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共建一个和谐世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终身荣誉主席、“金融期货之父”利奥·梅拉梅德的话,对胡主席此次沟通与亲民之旅作了恰当概括。
孔子学院的世界反响
1月21日上午,胡锦涛主席走进芝加哥佩顿中学孔子学院——全美唯一一所面向中小学生的孔子学院,受到学校师生热烈欢迎。
佩顿中学孔子学院前院长罗伯特·戴维斯对胡主席访问他曾执教的地方感到十分荣幸。他说:“这表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两国下一代的沟通和交流。学习对方语言,了解对方文化,可以拉近人与人心的距离。”
“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发展相比其他国家可称是最好、最热烈的。美国学校和教育界对同中国国家汉办共建孔子学院的热情持续升温,势头强劲,”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说。
据悉,目前美国仍有50多个机构在申请共建孔子学院。2010年2月初,美国俄勒冈州还通过议案,成为美国第一个通过立法推动汉语教学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州。
19日,胡主席在与奥巴马总统会谈时就特别谈到,双方应该“加深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中美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增进他们相互了解和友谊,调动支持发展中美关系的积极性,夯实中美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胡主席佩顿中学之行,再次将孔子学院带入全世界高度关注的视野之内。
自2004年底在韩国成立首家孔子学院至今,中国已在90多个国家开设300多家孔子学院和300多个孔子课堂,全世界约有4000万人在学“孔子的语言”。
全球首家孔子学院——韩国首尔孔子学院理事长李充阳说,东方文化价值重新受到审视之际,中国向世界自信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可谓适逢其时。“胡主席访美中的文化活动,在提高中国国家形象方面担当了一翼,起到了对中国文化理解和交流的催化剂作用。”
德国汉堡大学孔子学院德方校长卡斯滕·克劳泽认为,孔子学院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的磨合,增进彼此了解,最终收获共识。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软实力”理论首倡者约瑟夫·奈说:“孔子学院是中国展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们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孔子学院将不断拓展文化功能,丰富办学内涵,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促进与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化交流,”许琳对孔子学院在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方面发挥的作用作了这样的评价。
中国形象的世界评价
就在胡主席与佩顿中学孔子学院师生亲切交谈之时,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纽约时报广场的6块电子大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片中中国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和普通百姓的59张面孔承载着当代中国人的感动,令途经这个“世界十字路口”的行人驻足观看。正如显示屏侧面所标的英文,他们在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感受中国”。
“每个人都面带笑容,看上去非常幸福……整部宣传片制作非常精良,布局非常巧妙,”正巧路过时报广场的高中生夏洛特·麦古金评价道。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民勤劳智慧,这部片子很好地展现了中国人的风貌,他们值得我们尊敬。”时报广场保安格雷格已经看了很多遍,觉得“很过瘾”。
这是中国继2009年底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滚动播出“中国制造”形象广告之后,又一次向世界宣传中国整体形象的主动尝试。
“从奥运会到世博会,美国人看到一个现代的中国。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确实在美国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胡主席访美,将进一步提升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兴趣,”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副院长杜克雷说。
这位长期关注美中关系的专家认为,中国近年来改善国际形象的努力是成功的。
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教授杨大力说:“国家的开放程度与国家的兴旺程度成正比。当下中国正处于相当开放的时期,不管是经济、贸易还是文化方面,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都处于历史最多阶段。”
法国布列塔尼孔子学院法方院长蒂埃里·布莱兹认为,中国文化与法国文化一样,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与其他文化兼容并蓄,互相融合,“包含着许多普遍价值,很容易被外国人接受”。
《中国国家形象片》的播放本身正是中国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展示,这种自信源于中国“软实力”的日益提高。
“中国在美国展示更多软实力、美国在中国展示更多软实力,将有助于加深两国彼此吸引力,从而避免可能导致冲突的误解,”约瑟夫·奈说。
“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硬实力的提升,其他国家可能会产生恐惧心态。如同胡主席在2007年第十七次党代会上所言,这种恐惧心态能够通过发展中国软实力得以减少。”
“中美发展软实力不是一场零和博弈。相反,双方能够通过减少误解和冲突几率而获益。我们双方应当欢迎加强各自国家的文化外交,”奈说。
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中美两国加强对话沟通,求同存异,广泛深入开展人文交流,有助于深化双方的相互了解、互信与合作。正如胡主席20日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宴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的,“中美关系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两国人民和各界人士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和谐合作的世界呼唤
18日,在华盛顿近郊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刚刚抵达美国访问的胡主席缓步走下舷梯。见到一名前来参加欢迎仪式的黑人男孩,胡主席俯下身来与他亲切合影。这一感人画面很快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首页头版。
真诚的沟通能够打动人心,能够消除隔阂。
胡主席此次对美国的访问,从战略高度积极推动人文交流,夯实中美友好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毋庸讳言,中美在政治、经济领域还存在诸多分歧、误解。法国巴黎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中国问题专家皮埃尔·皮卡尔认为,这些分歧和误解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可归咎于全球化或是中国的快速发展,“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文化理念的差异,这也正是胡锦涛主席此次访美的意义所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是对话和合作,不是敌对和战争。胡主席访美,为美国政府和民众打开一扇通往中国文化的大门,帮助他们从单一思维中走出来,了解一个真正的中国。”
肯尼亚国际政策与冲突中心负责人瓦伊纳伊纳认为,胡主席访美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一个愈加积极的大国形象,这是因为“中国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也同样尊重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多样性,从不把自己的观点、态度或价值观强加于别国”。
胡主席19日在白宫南草坪的欢迎仪式上致辞时说,中美伙伴关系应该基于人民广泛参与。
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希望胡主席访美能促进两国间文化交流,他本人就多次来中国学习访问,他坦言这对他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帮助很大。
“我们两国间有再多的人文和文化交流也不为过,这是改善两国关系的关键所在,”沈大伟说。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沟通交流,在和而不同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相得益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持久动力,对于增进互信与友谊、消除偏见与误解、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具有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热评胡锦涛主席访美的人文意义,其原因正在于此。
(执笔记者:唐昀、徐海静、丁宜、杨舒怡,采访:新华社驻外记者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