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2日 星期六

    将中国笑容呈现给世界

    ——主创人员解读中国国家形象片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22日 01版)
    国家形象片拍摄现场。杨慧峰摄

        1月17日,纽约时报广场的户外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抹亮丽的中国红——《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正式与全世界观众见面。在这两段加起来不足60秒的小片子里,59位优秀中华儿女,以傲然身姿向世界传递着当代中国最精彩的风貌。形象片播出之后,立即引起了从民间到媒体的热烈关注。外国媒体如《卫报》等认为《人物篇》展现了中国强大的“软实力”,向世界传达了一个柔和、丰满的中国。

        国家形象片是如何创意策划的?为什么要采用“人物篇”形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主创方灵狮公司北京总部,希望能从创意团队的口中,挖掘出国家形象片背后更多的深意。

        【诞生背景】 中国需要具有创新的民间外交

        “首先要明确,这部片子不是简单地为了配合胡锦涛主席访美而拍的。”总制片人沈赞臣先生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事实上,在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中,中国的形象早已走向世界,只不过这是第一次从更加广阔的范围,以“中国人”为要素,从展现“当代中国风貌”的角度来拍摄,因此有着历史性的意义。

        谈起这部片子诞生的背景,沈赞臣不无感慨,“国家的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多方面合作的开展,提出了向世界介绍‘我是谁’这样一个需求,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展示自我提供了基本条件。没有中国的发展,姚明怎么能去打NBA?百度怎么能在美国上市?郎平怎么能执教意大利女排?”

        但是仅靠以往的宣传手段是不够的。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公关时代,中国的自我宣传必须有真实的、新颖的东西,我们的宣传不能再被外国人看作是“舆论工具”,被看作是“官话”,外国民众不喜欢,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创新的手法和内容来展示自我。

        “用电视短片的形式宣传国家形象,中国在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还不够。越南在2007年拍过,印度2009年拍过,还有希腊等很多国家都拍过。美国政府去年投入到广告宣传上的费用高达数亿美元。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尝试才刚刚开始。通过公开招标,我们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手中接受了这一光荣的任务。”沈赞臣介绍说。

        【要素】 鲜活的“中国人”

        “为什么拍‘全家福’?”记者将网友的问题转述给了总策划人朱幼光,他是最早提出这个创意的人之一。事实上,选择“人”作为要素来表现中国,是整个创作团队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确实有一些批评的声音,认为人物的摆拍不如风光、景物好看。”朱幼光说,“但是,风光景物能代表的内涵太有限了,主创团队关注的焦点则是‘人物’背后蕴含的深意。我们要让外国人看到片子,就意识到,这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中国。”

        正是从“鲜活”这样一个要求出发,创作团队才确定了将“人”作为片中的唯一要素。因为人是和一个时代联系最紧密的要素,人物最能体现一个时代。个人的命运永远不能脱离时代的大背景,而对时代的描述,本质上就是在描述这个时代的人的言行风貌。

        沈赞臣举了个例子,“美国的《时代》周刊杂志,最擅长用这招。他们的封面人物,就是一个历史时期、一个行业最重要的标志。新中国成立,他们就用过毛泽东。改革开放了,他们就用邓小平。最近几年还用过姚明、刘翔,还用李宇春、章子怡等等。我们也有类似的思考,但是我们要展现的角度更多,要尽可能多地涵盖‘中国’这样一个很广阔的概念和改革开放以来这样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

        从最早选择角色的时候开始,这一理念就深植于朱幼光的心中。“我们选择的对象,一定要具有相当的国际知名度,让外国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人。一定要能展现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勤劳、聪明、善良或者坚强等等。”

        灵狮团队这个创意最终成为现实。在纽约时报广场,一位美国高中生不但认出了姚明,还认出了一直在国内定居的邓亚萍,他知道邓亚萍曾经叱咤乒乓球坛,而乒乓球在中美外交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选角:客观、包容与多角度

        使用知名度高的人物代表国家形象,也令主创团队面临着另一方面的麻烦。早在创意提出之时,就有朋友善意地提醒:用个人代表国家形象,存在着政治风险和道德风险。而如果一定要选用毫无瑕疵的名人,恐怕根本就找不到。尤其是演艺圈的明星,总有小报小刊在炒作他们的各种八卦和绯闻,他们会不会“玷污”国家形象呢?

        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另一位执行制片人苏明霞告诉记者,去年拍摄的时候,身为国家形象片演员之一的章子怡,因为数个负面消息遭到了新闻媒体的围追堵截,创作团队对于是否用她也曾颇为犹豫。

        沈赞臣带领着团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最后的结论很简单,四个字:“照拍不误”。沈赞臣认为,中国人相信“人无完人”,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是完美的。刻意去挑选所谓的“完美的人”,不仅难以做到,而且必将丧失人物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中国人,又如何能吸引外国人呢?

        于是,沈赞臣说服了大家:章子怡代表的是中国影视业走向国际化,这是中国与世界的重要交点之一,除此之外的问题,不要考虑太多。最后,这一想法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

        “首先,他们代表的不是他们个人,而是他们背后中国各个领域全面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融合的事实。其次我们要有自信,中国的形象是由千千万万人共同塑造起来的,不可能因一两个人而被损毁。”沈赞臣这样总结道。

        背后:真实的民间外交透露着强大的自信

        从草创到今天将作品搬上荧幕,历时半年有余,沈赞臣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许多幕后的故事,给我的感受比形象片本身更深刻。”令沈赞臣感受最深的事情,就是国家敢于把这件“代表中国形象”的事情,放手交给了民间来做。“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发起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让主创团队放手发挥。”就像奥运期间对外国记者的采访给予高度开放一样,这样敢于向世界展示真实自我的做法,透露着中国政府和人民逐渐成长起来的自信。

        “60秒的时间还是太短了,远不足以将中国的国家形象完整传达出来。”朱幼光心里显然对《人物篇》还有些意犹未尽。“中国这个概念太大了,人物篇只能重点描述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中国人的风貌。在人物的背后,中国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今天的中国是怎样与世界相互影响的,这些内涵还没有完全表达出来。17分钟的《国家形象片——角度篇》里面,将会包含这些内容。”

        在灵狮公司,记者看到了《角度篇》的样片。17分钟里,镜头掠过中国二十余个省市,话题不仅谈及法制、能源、民生、民俗,甚至还谈到了中国的“网民”和农民工。记者在片中反复听到“China-World,World-china”这两个词,唱主角的不再是享誉环球的业界精英,而是普普通通的中国老百姓。“中国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国家,我们很希望外国人能够了解我们。”片中一个不知名小伙子这样说到。

        国家形象宣传不可能一蹴而就。短短60秒,也只能展现当代中国最精彩的一小部分,远远不足以将拥有13亿人民、5千年文明历史,今天在世界舞台上活跃着的中国介绍给全世界。或许,像《角度片》中提及的那样,“China On The Way”,我们的国家形象,正走在世界大家庭的路上。

        光明网记者 杨慧峰 谭靖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