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7日 星期一

    研究综述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②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罗本琦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7日 11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中心议题。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殊环境中的本土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始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就是“结合”,至于“结合”的内容又有不同诠释。有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也有学者认为,这一结合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这三个基本方面。也有研究认为,“中国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维度,即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发展、创新的文化意蕴就是实现了中国的文化转型。有学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或精髓赋予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实事求是地创造新理论,提出新观点;对某些已过时的具体论断,敢于承认过时并在实践中予以放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加以具体化。

        针对“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论调以及由此引发的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潮,回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的问题成为学术界的使命。在这一问题上有三种观点值得注意:一是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际存在的,因而是可能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现代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际存在。二是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在文化精神上相通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三是主张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上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有学者认为,把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广泛传播的文化因素之一是不科学的。实际上,正是因为传统“大同”理想被“现实的历史”发展击得粉碎,作为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和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科学批判者的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就对当时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的深层产生了巨大的、持续的冲击力,进而成为先进的中国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方面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与先进的中国人急切寻找中国出路的文化心态以及急切探寻改造中国社会道路的文化心态相契合。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探索这一过程的实现机制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相对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机制的研究取得新的成果。有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机制概括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立足中国国情、整合民族文化、植根伟大实践、解答时代课题、推进理论创新。有学者从整体马克思主义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由策略、制度和理念三个层面构成,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三个层面的运用与发展,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的。认为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应当强调整体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在强调其整体性的前提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