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无疑是最重要的社会现象,全部社会矛盾都是由利益引起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从根本上理解利益和利益矛盾,在理论和实践上意义重大。王伟光著《利益论》立足于历史和现实,以严谨的逻辑、清晰的条理、鲜明的观点,对利益和利益关系加以探讨。这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国内最具理论广度和深度的利益论专著。
依据马克思唯物史观,对利益问题进行基本理论层面的阐发,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以“利益”概念为核心,探讨了利益的各个层面、各个要素的问题。作者认为,利益的矛盾关系主要关涉两对矛盾:利益主体和利益客体的矛盾、利益个体和利益群体的矛盾。其一,利益主体和利益客体的矛盾关系。利益活动中利益主体和利益客体的矛盾,就是活动者和活动对象的矛盾。作者概括了利益主体自然性、实践性、社会性、意识性、主动性、集合性的特点,指出利益主体分为个人、家庭、集体、集团、国家和社会诸层次,并分析了利益主体的纵向和横向关系。“利益客体是利益主体追求并实现满足的客观对象。”“利益客体具有物质性、具体性、客观性、对象性、关系性等特点。”(第106-107页)该书区分了物质型、经济型、精神型、政治型、社会型、群体型、综合型和关系型等利益客体的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作者勾勒了理解利益主客体关系的基本框架。其二,利益个体与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这是利益主体内部的矛盾。一个具体的人既作为利益个体而存在,同时也作为利益群体的成员而存在,利益个体与利益群体的冲突体现在每个具体的人身上。作者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群际结构的多元化和利益群体的宽泛性、交叉性等观点,将利益个体与利益群体的关系联系现实中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书中对利益矛盾关系的梳理,主要从两个维度上进行:探讨利益客体内部的矛盾和利益主体内部的矛盾,并进一步探讨了利益个体之间的矛盾、利益个体与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以及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只有对不同的利益矛盾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处理和协调利益矛盾关系,化解利益冲突。作者认为,“利益冲突是利益主体基于利益差别和矛盾而产生的利益纠纷和利益争夺。”(第165页)利益冲突有对抗性的,也有非对抗性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利益冲突的具体表现有三种:情绪冲突、语文冲突、行为冲突。这些冲突的发生、发展和转化有某种规律性。“只有认识到冲突的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在具体处理利益冲突时,才可以事先觉察出利益冲突的端倪,从稳定冲突情绪入手,尽量避免语文冲突,把行动冲突解决在萌芽状态。”(第170页)在我国利益矛盾复杂、利益冲突多发的情况下,从基本理论上理解利益矛盾和冲突,掌握解决的方式和方法,尤其具有紧迫性。这是对执政者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
《利益论》继理论篇之后的现实篇,是作者将利益理论应用于现实的部分。现实的中国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而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也极富中国特色。该书认为,这种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工和劳动的内在分离性,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内在矛盾性。作者这一观点是对中国社会现实矛盾特点的深刻概括,为从根本上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矛盾及其解决途径,提供了富有启发性和创新性的思路。
《利益论》 王伟光著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