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07日 星期五

    安居工程安民心

    ——“十一五”期间我国为城镇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纪实

    《 光明日报 》( 2011年01月07日   01 版)

        “高兴得摔了个大跟头!”

        2011年新年前夕,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五道江镇58岁的下岗工人刘基兴拿着新房钥匙,和邻居们兴奋地描述自己分到廉租房的心情。他告诉人们,想到自己马上将搬入水、暖、电、气齐全的保障房,想到再不用担心雨水倒灌进家门,想到再不用早晨排在上百人的队列中等着上厕所,自己就忍不住乐。

        也是在这段日子里,2010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冒着严寒特意前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路保障性住房常营项目建设区考察,看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住户。他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

        就在胡锦涛同志考察北京管庄路保障性住房常营项目建设区那一天,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传递出消息,2010年中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超额完成年初国务院部署的任务。

        小小保障房带来新希望

        吉林通化市二道江区是典型的老工业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相继破产改制,全区13.7万人,下岗职工达到1.4万人,靠低保和打零工度日。那些计划经济时期修建的福利住房,由于企业弃管,年久失修,很多都成了危房。当地困难群众没有条件通过市场改善住房。如果政府不出头,很多像刘基兴这样的退休或下岗工人就得继续住棚户区。

        2010年,通化市二道江区投资5亿元,共拆迁改造棚户区33万平方米。1420元/平方米的造价,老百姓只要花350元/平方米就能住进新楼房。

        通化市二道江区工矿棚户区老百姓住房的改善,是“十一五”期间中国各地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造福百姓的写照。

        重庆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全市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分三年开工建设,2010年已开工建设1300万平方米。

        北京采取多种措施优先保证政策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截至2010年11月底,政策性住房用地供应1332公顷,占住房供地的67%。

        黑龙江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套数达到70.52万套,安排省级补助资金19.1亿元,比2009年增加2.09亿元。

        “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了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如果把困难群众简单推向市场,他们居住质量的改善还不知要等到哪天。

        住房保障体系正在形成

        江西九江的刘长智老人曾换过几个工作单位,这些单位先后破产,老人愣是没能从任何一个单位得到过一套住房,以致很长时间都是在居委会照顾下在地下车库借住。庆幸的是,不久前他和老伴住上了面积近5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廉租房。

        千千万万刘长智的命运,都是因最近5年我国形成的对低收入家庭住房实行保障,对中等偏下收入群众住房给予支持的住房保障体系而改变的。 

        2007年8月,国务院对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出了全面部署后,全国所有城市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地级以上城市对申请租赁住房补贴的低保家庭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原建设部等九部委发布了新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明确将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体系;财政部公布《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也提出从八方面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靠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

        随后,《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出台,提出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747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可以说,“十一五”的五年,是我国住房保障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的五年,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五年,是我国住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的五年。 

        保障性住房建设探索,伴随各级政府对住房保障认识不断深化

        “十一五”保障性住房建设探索的实践,使人们逐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政府在住房供应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承担责任的方式和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透过权威部门相关文件,我们感到,中国各级政府关于保障房建设的政策思路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既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房的具体政策设计应是从各地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在人口较多的城市,要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在制度设计上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逐步形成梯度消费的住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低收入家庭较多的城市,要进一步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步伐,提高困难群众住房保障程度。

        在工矿区、林区和垦区,要建设好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解决职工群众基本住房问题。 

        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消息说,我国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各项政策正在跟上。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安排好土地供应,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健全责任制度,提高工程质量,公平公正分配,强化监督检查,以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本报记者 董山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