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跃华 通讯员 张长水)日前,记者徜徉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建漳州历史古街的青石板街道上,一个个老字号招牌不时映入眼帘:“天益寿药店”、“万圆钱庄”、“育文书局”……东段的骑楼式店面,中段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西段闽南风格的民居,或中或洋的浮雕栩栩如生。历史的遗产在此刻“活生生”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漳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古街位于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现存古城区约0.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8万人。古街包括台湾路、香港路、芳华横路、芳华北路、始兴南北路,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保留了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近年来,漳州不断加大对历史古街的修缮与保护力度,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民居紧密联系,发掘两岸文化交流,使“历史遗产”成为“活”文化。
恢复古街原貌,是“盘活”漳州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近年来,漳州市重视古街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工作,秉持“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的原则,先后实施了香港路、台湾路、府埕与文庙的维修整治工程,梳理了原有的街巷结构,恢复了建筑的历史风格和街区的历史风貌,使古街焕发出更为浓厚的历史韵味。
对台文化,是漳州赋予古街不竭活力的“源头”。在漳州古街内,现存有台湾后裔的重要祖厝徐厝巷、罗厝巷、台湾路94号等极具鲜明的涉台文化建筑,每周都有10多个台湾游客团到此,寻找先人生活的印迹,感受同样的文化根源,让台湾游客对祖地有了更多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来自台湾的游客文瑛瑛在游记中写道:“当我独自从喧嚣的大街拐进这个小巷时,不禁诧异了,我是在漳州还是在金门,我是停留在时间的现在还是被牵回到过往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