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占据了他87.5%的生命历程——小时受教育,工作搞教育,退休至今仍从事教育。如果说垂杨柳是他60岁前生命里重要的站点,那么,十里河则是他65岁后生命中又一个重要节点。
星河双语学校就坐落在十里河。打北京市朝阳区教委筹划建立这所打工子弟学校开始,李守义的生活就围绕“星河”左右。
“现在,学校也才有了学校的样子。”平缓话语间激荡着某种坚持。
5年间,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变化是巨大的:他们能和城市孩子一样也能享受城市免费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不得向农民工子女借读费;在“同城待遇”的新政下,北京的西城、海淀、东城、朝阳等区率先向非京籍学生敞开大门,大批外地孩子顺利升入初中,并能享受优质教育。
老人深有感触。硬件上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设备过时、陈旧,教室和校舍都不够,电力不足等,一一向教委打报告,都给予解决,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但最最重要的人,是让他最最劳神的。面对的是来自23个省区,水平、能力、习惯、心理素质参差不齐的孩子;面对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教师。打工学校怎么办?打工教师怎么带?打工学生怎么教?成了他反反复复思考的问题。
5年间,他见证了打工学校的成长、发展。而此时,“作业”有了点眉目,“星河”有了自己的样子。
为弥补他们在教育上的缺失,缩小和城市孩子的差距,为今后更快、更好的融入城市,为他们成人、成才,超越父辈,他努力探索着。
“打工学校就要按打工孩子的特点去办学。”基于此,学校选择了习惯养成和双语特色作为切入点。“让懂礼貌成为一种风气,让讲卫生成为一种常态,让守纪律成为一种自觉,让爱学习成为一种兴趣,让健身心成为一种追求,让会做人成为一种灵魂。”这6种习惯养成已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头脑中,也让他们与之前的自己有了相互映衬。
无论是北京市剑桥英语考级大赛,还是“百校英语艺术大赛”、希望杯、华罗庚杯决赛,星河的学生都榜上有名。在升入中学的学生中,有的当了团支书,有的当了班长,有的当了英语科代表,有的当了学校文艺汇演的中英文主持人,有的因为有好习惯常受到表扬。郑梦雅拾到五万元主动交给失主,王一杰负责开关饮水机一年一天都不间断,管航自己花钱买了一块手表,每天课间人不离操场,差两分钟大声招呼学生回班……孩子们的成长让老人欣喜不已。
他知道,仅凭自己的努力办学是不够的。紧紧依靠政府资源,这是重要保证;社会资源介入也是不可缺失的——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图书大厦、新公民学校等先后在学校建立了见习实践基地和资源基地,孩子们也因此得到更多的关爱,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他怀着期待,用自己生命历程的体验在办学,陪着800多名孩子们成长。
本报记者 靳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