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0年,同时也是完成“十一五”、迎接“十二五”的一年。经过五年建设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以形成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初步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科学之路的辉煌成就,告别即将逝去的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
2010年,我国文化事业建设发展成绩喜人,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产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逆势上扬,文化部所属的四家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成立集团公司后,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全国演艺领域共有300多家国有文艺院团转制为文化企业,一批区域性龙头演艺企业逐渐形成。
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共有77台高水准的优秀剧目节目上演,在同时举办的舞台艺术演出交易会上,共有全国320多家剧院团、演艺机构参加,共有66台剧目达成交易金额1.77亿元、共1540场的国内外演出合约。一批优秀的群众文化艺术作品在第九届中国艺术上荣膺了文化部颁发的“群星奖”。
今年8月,文化部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的试点活动启动,来自福建省、重庆市、北京市、浙江省四个省市的文化志愿者,分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山南地区的扎囊县、乃东县、琼结县、堆龙德庆县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南疆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墨玉县、于田县和农十四师,以及阿克苏市等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舞台”、“大展台”和“大讲堂”系列活动,为当地少数民族观众送去了一场场滋润心灵的“文化春雨”,浇灌民族友爱和民族团结的花朵。
为期三个月的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作品全国巡演活动,自9月1日在遵义会议会址广场启动后,参加巡演活动的18个院团的艺术家携获奖剧目,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100多个城市演出了400多场,观众达40多万人次,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巡演中,一些院团还携优秀剧目深入到农村、基层和部队为基层群众、农民和士兵演出。
由海峡两岸文化机构共同主办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是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书法艺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两岸以“汉字艺术源远流长”为主旨的一次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在举办一系列展览和研讨活动的同时,两岸学者还共赴“汉字之旅”,前往甲骨文故乡河南省安阳市探寻中华文明圣地殷墟、《周易》发源地和殷墟宗庙遗址等。同时,我国申报的京剧、中医针灸今年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麦西热甫等3个项目成功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我国美术馆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之际,文化部今年启动了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工作,对申报参评的33家美术馆,对其典藏、科研、展览、公共教育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考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期全面提高美术馆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目前已进入公示阶段,近期经文化部审批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今年,文化部全面启动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工作,目前经专家学者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已形成包括10个一级课题和32个二级课题的课题体系,正在研究和探索我国东、中、西部和城乡不同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路径、方式、方法和措施,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推动“十二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2010年的舞台精彩纷呈,好戏连台,国家大剧院接连推出大制作剧目,而文化部组织的全国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以及全国优秀京剧剧目展演活动,汇聚了一大批名家名剧,让人们在目不暇接的精彩演出中,尽享戏剧盛宴。
在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中,文化部选调23个民营剧团,组成14台剧目进京展演。这些带有鲜活乡野气息的优秀剧目,让观众大开眼界。我国现有民营剧团超过6800家,涵盖了戏剧、歌舞、曲艺、杂技、魔术、木偶、皮影等众多艺术门类,在繁荣基层演出市场、丰富城乡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民营剧团在普及民族艺术,保存地方小剧种、尤其是单一剧种以及曲艺、民间演出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功不可没。
民营剧团有好戏,音乐剧《蝶》、豫剧《铡刀下的红梅》、越剧《状元未了情》、晋剧《龙兴晋阳》、动漫歌舞剧《魔幻仙踪》、锡剧《玉飞凤》、杂技剧《飞翔》等新创剧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剧情生动,形式新颖,表演出色,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达到了完美统一,成为他们开拓市场、赢得观众的金字招牌。
自8月3日起,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在京举行,九大院团的32台剧目,一个月内在京城几大剧场轮番上演,不同风格的优秀剧目为暑期的人们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明星荟萃的国家剧院团实力雄厚,其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愈加明显,此次集约展演所打造的“国家队”艺术品牌,也为国家艺术院团进一步扩大影响、征服海内外市场制造了强大的声势。
经典保留剧目是国家院团的丰厚积淀,国家京剧院的《满江红》、《柳荫记》、《杨门女将》及全本《大闹天宫》,在文本和舞台呈现上都有所修改和加工,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和《奥涅金》,经年轻一代优秀演员的演绎,达到世界顶尖级水平。
与此同时,东方演艺集团的歌舞《秘境之旅》、《乐起东方五洲情》、世界风情音乐会《东方世纪行》,中国交响乐团的交响音乐会《英雄生涯》、合唱音乐会《茉莉花》中国民歌精选,中央民族乐团的音乐会《金色回响》等,均体现了这些院团的演出风格和水平,成为剧院常演保留剧目而魅力永存。
更多新创剧目展现了国家院团超凡艺术实力。中国儿艺的《小兔快跑》、《天蓝色的纸飞机》、《十二生肖》、《西游记》和《太阳鸟》五部新戏,形式新颖,特别是神话剧《西游记》,第一部中有观众叫好的“说唱”,第二部中加入踢踏、变脸等歌舞和民间艺术精粹,第三部则有火舞、斗牛舞等有趣好看的形式,令整台《西游记》精彩纷呈,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国家话剧院四部新戏参演,除了《红玫瑰与白玫瑰》是据张爱玲小说改编外,其他三部《这是最后的斗争》、《都市囧人》、《向上走向下走》均是反映当代生活的原创作品。
国家京剧院的新戏《曙色紫禁城》让人大开眼界。这部新戏以德龄与晚年慈禧之间新与旧、中与西的冲撞,来揭示清王朝的衰亡与新曙色的来临,剧作家何冀平为这出京剧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赢得了新老戏迷的首肯。
歌剧创作演出一直是薄弱环节,但此次中央歌剧院的力作《霸王别姬》和首次演出的《热瓦普恋歌》、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青春之歌》三部歌剧,都在歌剧民族化的探索上有了新的突破。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牡丹亭》、东方演艺集团的歌舞《爱的伊甸园》、中央民族乐团的音乐会《江山如此多娇》等新作也大获成功,体现了国家院团的超凡实力。
时值徽班进京220周年和京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际,为展示《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实施五年来所取得的成果,12月初,文化部主办的2010年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在将近50天的时间里,38个参演单位的45台剧目在国家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戏院、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中国评剧大剧院和大兴剧院等6个剧场相继登场亮相,共演出84场。
文化发展的科学之路
今年岁末的一天,文化部部长蔡武如约来到文化部多功能厅。他将与十几家中央媒体的记者在约好的“省部长访谈录”栏目采访中,谈谈他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中国文化建设发展时的看法和感受。
蔡武部长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文化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最大成绩是什么?或者说,五年中我国文化财富、精神财富的积累体现在哪些方面。蔡武部长认为,首先是体现在“两翼齐飞”、“文化民生”等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的形成,也就是说,通过努力和探索,我们国家在这五年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方面,提出“两手抓、两加强”的发展思路,初步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科学之路。
蔡武部长说,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样,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文化发展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因为电视、广播、报纸各个媒体的方式不同、问题不一,蔡武部长都十分细致耐心地一一回答大家的提问,有时某个问题,因录音采访的需要,他又简明扼要地对着采访机说一遍,他说,这些问题是记者的需要,更是读者、观众和听众的需要,都要认真回答。
不知不觉就到了预定结束的时间,蔡武部长却仍然耐心地回答大家的提问。蔡武部长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向上的灵魂和动力,当前,我们正处在历史上文化建设发展的最好时期,全党关注支持,大众殷切期待,科技发展为文化腾飞插上了翅膀,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五年发展规划正在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在召唤着文化工作者为文化发展、民族复兴而追求和奋斗。
本报记者 谌 强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2002年起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建设工程。该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并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手机等新型传播媒体,依托各级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建共享。
该工程自启动以来,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已累计投入专项建设资金57.84亿元,至今已建成包括一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96个市县级支中心、21230个乡镇基层服务点的五级网络服务体系,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83.1万个,累计为8.9亿人次的城乡基层群众提供了服务。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被整体纳入了“十一五”规划、《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发展规划,并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六年被写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成为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的文化惠民工程。
目前,通过整合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及广电、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的优秀数字资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总量已达到105.28TB,整合制作优秀特色专题资源库207个,包括互联网、卫星、有线(数字)电视、移动储存(光盘)等在内的六大数字资源传输渠道基本成形。
(本版图片除署名者外,均为本报记者谌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