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传承,为好人高歌。12月15日、24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首都文明办、安徽省文明办、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市讲师团、中国文明网等单位承办的“道德的传承——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分别在安徽蚌埠、北京朝阳区举行。好人们的古道热肠、凡人善举,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传向四方。
12月24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孙茂芳、董学法,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好人代表侯杰、乔艳美、周芃炜、杨丽英、吴军伶、周平、杜小龙、彭燕等来到北京交流现场。伴随着一个个故事短片,通过小品演出、现场访谈、互动交流,再现了一个个“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
入选“中国好人榜”的杜小龙,一个农民的儿子,幼时父母双亡。他身无分文从四川到北京闯荡,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成功了。他立志投身慈善事业,回报社会。他为怀柔第六小学5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设立“杜小龙奖学金”;逢年过节,为孤寡老人、贫困人群送上温暖;为安抚老人,还筹办公益性敬老院。从2004年以来,他坚持每年献血两次,并签订协议捐献自己的角膜和遗体。
周芃炜,来自怀柔区的一位90后年轻人。2010年7月的一个下午,他运动归来在回家的路上,迎面走来一个30多岁的男子,扛了一辆自行车,神色慌张。小周断定是个贼,就大声高喊:“站住!车怎么扛着啊!”那人听了扛着车飞跑。芃炜追了上去,把小偷扑倒在地扭打起来,并和闻声赶来的村民一起制服了这个惯偷。当事后有人问他为何敢不顾个人安危勇斗窃贼,小周腼腆地一笑:“当时也没太多想法,这事我赶上了,就一定要管,绝不能让他在我眼皮底下溜走!”
彭燕,北京市昌平区检察院公诉二处处长。2002年,她成为当时全院最年轻的主诉检察官。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育过程和思想行为特点,她创新工作思路,自行审查和决定起诉案件543件860人,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10件220人。在公诉岗位上,她像战场上听到号角的战士,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尊严,撑起一片清澈的法治蓝天。
12月15日的安徽蚌埠现场交流会,一批来自全国各地和安徽省的好人代表以高尚的情操和感人的事迹让现场的听众受到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欧兴田,这位安微省固镇县抗战老战士今年已85岁,为了当年“谁活着就要为牺牲的战友守陵”这句承诺,历时数年、行程数千里寻找烈士遗骨,与2400多位烈士亲属取得联系,为烈士逐一建立档案。在政府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重建烈士陵园,一守就是30年。
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是土生土长的蚌埠人,多年来共向社会捐赠款物达13.39亿元,直接受益困难群众超过60万人。在蚌埠的现场交流活动中,陈光标建议,所有的好人做好事做善事,一定要传播出去。他说,做好事必须要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传播给十个人等于做十件好事,传播给一万个人,等于做了一万件好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从2008年5月以来,中央文明办在全国广泛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27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其中北京有122人、蚌埠有3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在24日北京现场交流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葛晨虹教授感慨地说:中央文明办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聚焦现实生活,取材普通百姓,从凡人小事中展现人性的真善美,体现了公众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愿景。
“凡人善举”润物无声,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争做“好人”的行列。
(本报北京12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