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宏伟工程:2011至2014年4年期间,约有500万株新种植的树木,覆盖在四川省约3800公顷植被已经遭到破坏的山区土地上。这项工程预期将在未来30年内吸收大气中12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吸收4万辆小汽车一年的排放的CO2的量(50公里/天)。12月16日,世界知名的瑞士制药企业-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易珉在成都宣布,诺华正式启动资助这项利用森林碳汇抵消碳足迹的工程,即“抵消碳足迹项目”。
“诺华是制药企业,资助‘抵消碳足迹项目’对诺华来说是在开展公益事业。在中国开展公益事业是诺华的传统,我们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关爱和救助患者,做好企业公民,关爱人和社区,保护自然环境。从2003年起,诺华就与中华慈善总会共同开展了‘格列卫项目’,7年多来,诺华向无力支付病费的中国白血病患者捐赠了价值62亿人民币的药品。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诺华就向灾区捐赠了1500万元人民币。我们把开展公益事业做为一项战略,它不是一时的事,而是可持续的事。”易珉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要让公益事业具有可持续性,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有长远的规划是公益事业具有可持续性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易珉介绍说,诺华在中国开展公益事业已经有很多年头,也做了不少公益项目,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不仅要坚持做,还要有长远的规划。为此,我们注重选择有可持续性的公益项目来开展,“抵消碳足迹项目”是国际公益领域上知名项目,在亚马逊河流域实施后,获得了成功,如今,我们把这个项目引入中国,我们将在四年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做好它。这个项目有望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下的“清洁发展机制”。
易珉指出,对于外资企业,要把公益事业在中国做好做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有长期依靠的合作伙伴。一是要依靠当地政府的支持,“抵消碳足迹项目”得到了四川省林业厅和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的支持,四川省林业厅厅长王平在启动仪式上表示:“省林业厅将大力支持项目开展,希望大渡河造林局、凉山州林业局以及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履行责任,用高标准建设好碳汇林。”他还鼓励我们说:“瑞士诺华公司自觉履行减排义务,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二是要依靠非政府组织的支持,我们的这个项目是全世界环保领域最重要的非政府组织之一大自然保护协会与我们合作开发的,国内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也积极参与进来。
“要让公益事业可持续地开展下去,还要讲究项目的科学性。”易珉强调说:“‘抵消碳足迹项目’除了吸收二氧化碳之外,还将增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帮助恢复多种动植物的栖息地,包括珍稀和濒危物种,比如大熊猫,此外,还要保护土壤不受侵蚀、预防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并为当地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并创收。当地村民将接受土地保护、植树、森林维护和管理方面的培训。这些都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事,诺华要出资请他们投身到这个系统工程中来。所以这个项目的科学色彩很浓。”
从2007年到2009年,诺华连续三年获得由民政部授予的中华慈善奖,易珉说,诺华在中国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是一如既往,我们在中国的投资达到40亿元人民币,随着诺华在中国业绩的不断增长,我们在公益事业的投入还将更多,做得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