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用爱传递爱 用心感动心

    ——“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座谈会发言摘登

    《 光明日报 》( 2010年12月25日   03 版)

        编者按  在12月24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座谈会上,6位志愿者畅谈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情真意切,生动感人。现将发言摘要刊发,与读者分享。

    我代表了中国志愿者的形象

    广州亚运会赛会志愿者 廖雨濛

        亚运会期间,我的岗位是华南理工大学体育馆比赛引导员。

        记得有一次,我为运动员提箱子时脚崴了,踝关节接着就肿起来了,但我依然忍着疼痛完成当天的任务,脸上依然挂着热情真诚的微笑。那天晚上10点后才赶到医院急诊,第二天又按时上岗。还有一次,在柔道比赛中,我负责引导一位韩国运动员。比赛结束,裁判宣判他赢了后,我抬着装有运动员随身物品的篮子往场地中央疾步走去。此时,他的教练很激动地冲过去拥抱他,手却不小心撞到我。我的鼻梁一阵巨痛,眼镜也几乎被撞飞。由于身处比赛场区,双手又抬着篮子,我无法也不能去揉鼻梁,去扶眼镜,就一直让眼镜挂在鼻梁上,视力模糊着完成了这次引导工作。后来,这位韩国教练找到我,用蹩脚的英文和肢体语言道歉,还高度赞扬了我们志愿者的工作。在柔道比赛最后一天,他将一枚韩国的徽章送给我。我真的很开心,因为这说明我们的志愿服务得到了外国友人的认可。

        柔道比赛结束后,我们场馆又迎来了摔跤比赛。摔跤比赛中,引导员需要举着沉甸甸的国牌直至比赛结束。这对于一个文弱女孩来说,确实不容易。但是,我和其他引导员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标准的举牌高度,标准的姿势还有全程挂在脸上的微笑。我的手很酸痛,但是我都一直坚持着,没有丝毫懈怠。我当时心里就是一个信念:我代表了中国志愿者的形象,我一定要做到最好!

    志愿服务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广州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 林义平

        在服务亚残运会之前,我已经从事志愿服务10年,主要为残疾人开展培训和提供助残服务。10年来,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事业,让我体验到一种无论身体有多么累,心里却充满力量和阳光的美好感觉。

        在亚残运会期间,我的主要工作是在50多个场馆和专项工作团队中开展帮扶工作,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走20多公里,为200多位运动员和观众运送行李。比赛结束后,为引导观众有序退场,需要一边微笑一边打手势长达2个多小时。笑的时间长了,面部有些僵硬,就用手揉一揉面颊;挥手时间长了,肌肉酸痛,就换一只手继续引导。

        能为他人提供帮助是快乐的,能看到他人灿烂的笑容是幸福的,为志愿服务所付出的艰苦和努力是值得的。我觉得志愿服务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业,我一定要把自己最喜爱的志愿者事业继续做下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让志愿服务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用奉献诠释亚运精神

    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城市志愿者 刘丹

        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办及赛会期间,广州全市建立6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新生活驿站”,市民也亲切地叫它“西关小屋”,为市民及往来宾客提供信息咨询、行路指引、语言翻译、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作为中山纪念堂站的站长,我全程参与站点的建设。

        我们站点的志愿者来自公务员、退休员工、外来务工朋友等不同群体,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只有12岁。在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全站100余名志愿者轮流上岗,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9点不间断服务,大家毫无怨言,从不懈怠,为市民及各国来宾提供行路指引、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援等服务;我们还开展很多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如“创文明迎亚运”书香漂流活动、“健康亚运”柔力球表演等。

        我们是赛场外的城市志愿者,无法近距离服务体育明星,无法现场为各国健儿加油鼓劲,但是我们用爱传递爱,用心感动心,用奉献诠释着亚运精神。

    奉献世博 提升文明

    上海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 黄弢

        我在德国留学8年,去年年初学成回国。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招募世博志愿者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在网上报了名。经过一轮轮的培训和考核,我成了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点的“蓝莓”志愿者。从世博试运行到结束,我累计上岗时间超过了800小时,直接服务对象超过30000人次!

        作为站点的站长,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的同时,我主动把服务的内容整理出来,自己制作了包括轨交、公交、自驾等多种出行工具的表格,为游客提供“半自助”交通查询服务,最普遍的问题还做成了“小贴士”和“指示牌”。世博期间,我们每天要重复回答上千个重复的问题,嗓子基本一直处在发炎状态。但看着游客们有求而来,满意而归,听着游客们一声声的“谢谢”,觉着自身价值在社会得到体现,感到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作为几百万志愿者中的一员,我由衷地感到自豪。世博不仅仅是一次展示科技成果的盛会,更是一次提升城市文明、弘扬志愿精神的盛会。虽然世博结束了,但是这段志愿服务的经历对我一生都会产生影响。我不但自己要做一个“永久牌”的志愿者,还要把志愿服务意识传给我认识的每一个人,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做优秀的志愿者。

    志愿服务让生活更和谐

    上海世博会社会志愿者 林龙全

        上海世博会期间,我是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的一名社区志愿者。我的服务岗位是在世博园2号门出入口及2、3号门之间。

        今年5月世博会刚开幕,我们在世博园2号门开展维持秩序、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志愿服务。迎办世博以来,我们小区的600多名志愿者全都行动起来了,积极开展交通文明、爱国卫生、社会治安、观博宣讲、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我们中间,最大的志愿者70多岁,最小的只有十几岁。每天清晨太阳刚露脸,我们就骑着黄鱼车,早早地来到服务点,摆好桌子,做好所有的准备,无论高温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没有一个人迟到早退。在连续40度的高温期间,志愿者自费出钱买茶叶,每天轮流在家烧好茶送到站点,为游客献上我们的一片爱心。我们还为游客提供信息查询、测量血压等服务,开展文明观博宣传,免费提供红药水、创可贴等小药品及一次性水杯、小扇子等防暑降温物品。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的广泛开展,我发现原来叫不上名字的邻里之间,矛盾少了,朋友多了,整个社区越来越温馨。

    在服务世博中磨炼成长

    上海世博会园区志愿者 朱淼

        我来自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一名回族女孩。今年2月,我被选为世博开幕式志愿者,成为世博开幕式《和谐欢歌》节目中荷花少女的扮演者。连续苦练50多天,有时甚至凌晨4点半出发到晚上11点多才回到宿舍,这使我腰椎间盘突出的旧伤越来越严重。

        开幕式演出结束后,我又报名成为园区志愿者。为不让腰伤影响我的志愿服务工作,我鼓起勇气选择了疼痛但却最快速的治疗方法——牵引、腰部用钢板固定。那一刻我看到父母的眼角湿润了。

        正是这份坚持与执着,让我又回到了世博园,成为一名在世博文化中心绿色通道口为老人和残疾人服务的“小白菜”。为了减轻西门和北门志愿者的工作负担,我主动站到场外为游客指路。记得谭盾专场演出那天,园区客流量达到55万,演出大厅18000个座位几乎坐满。演出前几个小时我被淹没在前来咨询的游客中,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轮到最后一位阿姨时,她说:“孩子你太辛苦了,先喝口水吧。”听了这话,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心里觉得暖暖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