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苗家山寨溢书香

    石天银(湖南省吉首市寨阳乡补点村) 《 光明日报 》( 2010年12月24日   10 版)

        我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寨阳乡补点村,是一个山青水秀、民风纯朴、民居古色古香的苗家山寨,共145户、667人,由于地处偏远,田土少,村民生活以前比较贫困。2009年以来,在省建整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平了路,修了桥,筑了坝,还建了农家书屋。

        在动工修建书屋的过程中,我们既没有发动,也没有号召,村里的男女老少就自发投入到搬材料、挑沙石的队伍中,不到三个月,一个占地面积11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就建成开放了。书屋分为展览阅读室和影视播放室,我们自筹部分资金购买了书籍,又在上级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增加了数量和种类,共有4500余册藏书、200多种电子音像制品、30多种报刊杂志。我们精心挑选了一名有文化、有知识、责任心强的女青年做书屋专职管理员,还派她到市文化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班接受培训,还配备了两名义务管理员。

        农家书屋有了,为了方便村民借书,我们把图书进行系统分类,设实用科技、政策法律、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六大类,按种类上架,并逐类逐本进行了编号。针对全村有4个自然村寨、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村民想看书而没有时间去农家书屋借书的实际情况,我们又在每个自然村寨设立了图书借阅分点,不定期地更换图书种类,将图书目录编印成册,还收集了村民的电话号码,既规范管理,又使读者能与书屋快速对接。只要有村民电话借书,义务管理员都会及时将图书送上门。

        如今,全村上下、男女老幼学习蔚然成风,茶余饭后、农闲时间,农家书屋成了他们的首选去处,现在每天到书屋看书读报、进行娱乐活动的不下四五十人。村民时大兴、施元云等老人是书屋的常客,只要一有空,他们就来到书屋看看书、读读报、下下棋。管理员还经常为村民播放些革命题材、农村题材的影视片,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也得到了充实。孩子们放学放假后也有了去处,书屋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书屋开放一年多来,借书、借科普光碟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还数次邀请专家到书屋举办专题培训,出科普知识板报,放映电影,还吸引了附近村寨的不少村民前来学习。湘西州人大代表时胜吉说:“补点农家书屋可以说是我们小河片共同的书屋”。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养,还净化了村里的社会风气。孤寡老人杨再兴每天放牛路过农家书屋时,总要到书屋里借一两本故事书,常把自己所知道的故事和从书本里新学到的故事讲给老人孩子们听,在村里赢得了“故事大王”的美誉。残疾青年时元文利用管理员送来的书本学到理发技术,并利用自己这一技能经常为村里的老人小孩义务理发,受到大家的一致爱戴。村秘书施和易在对口帮助留守儿童石博家时,利用自己在村部上班看书机会多的情况,掌握了养鸭的关键技术,为石博家购买了50只鸭子,不停产下的鸭蛋成了石博家的重要经济来源,也解决了他们姐弟俩的学费。

        有不少村民从农家书屋里找到致富的金钥匙,村主任胡银秀从农家书屋查阅资料,掌握了无公害蔬菜、农家乐等新鲜词汇,并活学活用,建起了7个面积为3亩的蔬菜大棚,利用我们村水土无污染的资源优势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动全村30多户村民种植蔬菜,还利用村里山青水秀的有利条件,积极引导村民开发休闲农家乐。

        通过多年努力,补点村农家书屋得到了群众拥护,书屋这朵文化奇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将会开得更艳、更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