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一五”即将过去,“十二五”正迎面走来。五年间,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成就,巩固了健康向上、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年来,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遵循社科研究规律,紧紧依靠专家学者,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目标,以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为重点,以创新机制、内容和方法为保证,推出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带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实现自身繁荣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刊从本期起推出“‘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回眸”专栏,系统回顾“十一五”时期国家和各省区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划发展状况及取得的成绩,敬请关注。
——财政投入逐年加大。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国家财政逐年加大对国家社科基金的投入。2006年投入2.27亿元,2007年2.3亿元,2008年3.06亿元,2009年3.84亿元,2010年5.99亿元。五年来,国家财政累计投入17.46亿元,比“十五”时期的5.59亿元增加了11.87亿元,增长了2倍多。这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规划、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项目申报数量逐年增加。五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量逐年创新高,2006年15816项,2007年17025项,2008年19152项,2009年23548项,2010年28173项,彰显出国家社科基金的影响力、吸引力越来越大,覆盖面、惠及面越来越广。
——立项数量和资助强度不断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适应社科界广大专家学者的新期待新要求,顺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趋势新特点,立项数量不断提高,资助强度显著加大。2006年立项1665项、2007年1895项、2008年2087项、2009年2297项、2010年3154项,五年立项总数达11098项,比“十五”的5044项增长了一倍多。
——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显著加强。国家社科基金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大力加强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研究。五年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家发展战略等重大理论问题,确立了291项重大项目,平均每项资助60万元,资助总额近2亿元。
——对青年学者和西部社科研究的扶持力度明显加大。国家社科基金着眼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长远发展和全面协调发展,把培养社科研究青年人才和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科研究作为重要着力点,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和资助强度。五年来,青年项目立项总数为2779项,比“十五”的997项增长了近2倍;资助经费总额达2.3亿元,比“十五”的5359万元增长了3.4倍。五年来,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社科基金对西部地区社科研究的扶持力度显著加大,各类项目立项总数达3115项,资助经费总额3.5亿元,其中西部项目资助了1592项1.6亿元。目前,国家社科基金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社科研究经费的重要来源,成为推动西部地区专家学者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项目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推出了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精品力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据统计,五年来各类项目推出了包括专著、研究报告、论文集等在内的4897项最终研究成果,发表阶段性研究论文37600多篇,其中有364项成果通过《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得到有关领导和实际工作部门564次批示,有1000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这批研究成果,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于回答干部群众关注的思想认识问题、帮助人们化解困惑、澄清是非,对于拓展社科研究领域、推动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凸显了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基金项目规划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五年来,国家社科基金从四大类项目到六大类项目,从注重“前期资助”到注重“前期资助”和“后期资助”相结合,从严把项目“入口关”到严把项目“入口关”和“出口关”并重,从加强对项目研究过程的监督管理到突出对研究成果的宣传推介,从促进国内学术交流合作到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初步形成了体现社科研究规律、符合社科发展要求的基金项目规划和资助管理机制。
伟大的实践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基金项目规划工作的深入推进必将为开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