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文化外交与中国文化传播

    文化外交方式和问题中国软实力和文化发展

    作者:陈文力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21日 11版)

        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论坛》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文化外交与中国文化传播”学术会议于近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高校和各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会议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国形象与中国文化传播

        北京外国语大学田辰山教授指出,中国在西方文化面前处于被动的原因,从比较文化的角度看,是不知己、不知彼。西方各国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在文化上至少是出于三个“二元对立”:西方和中国、政府和个人、我们和他们。知己知彼之后,对自己充满信心,就知道怎么欣赏自己,怎么宣传自己了。一句话,就是用中国的眼光看待中国,不再自惭形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梁凯音副教授认为,中国“和谐世界”理念的核心内涵就是“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这是应对国际秩序多极化的理性诉求,也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新变化。中国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扩大“和谐世界”理念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这一理念能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理解和接受,这是中国对人类社会“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所作出的应有贡献。

    文化外交方式和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杨晓京教授以亚非学院与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等国的教育文化交流的情况进行案例分析,指出国际教育交流既有对外传播本国文化、深化交流与促进沟通的价值,同时还具有吸纳异质文化的特殊功能。戴冬梅副教授分析了法语联盟的运作模式,指出法语联盟注意发动各界、各国人士参与,尽可能避免“文化冲突”的负面影响,运作方式简单、灵活,注意保持文化法语联盟的纯洁性,成为一种经济、省钱的文化传播方式,这对我国如何通过语言教学开展文化外交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借鉴。

    中国软实力和文化发展

        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执行院长刘东昌指出,软实力是一种支撑力、创造力、推动力、传承力,具体讲,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信仰、思想、道德的支撑,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原创力量。强大“软实力”的形成,关键是要形成占据文化制高点的能被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系统。但是,文化的差异性和文化背景上的不同,为文化的传播带来种种困难。中国的文化传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应当突出中国文化丰富、多样、博大、包容等特点;二是以世界的眼光看待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三是注重文化的时代性、创新性。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杨鸿玺研究员认为,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传统、理论本身就是软实力载体,具有客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软实力的提升范式有以下三种:“软的更软”,正确运用比较纯粹的软实力战略,本身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硬的更硬”同样产生软实力效果;“软硬相结合”为提升软实力的最佳途径。大力提升中国软实力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增强中国软实力即要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开展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认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他在分析了美国文化产业现状和成功经验后,提出有关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具体建议,包括界定营利性文化部类和非营利性文化部类,推进立法和行业自律机制,制定行业税收鼓励和资助政策,为文化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