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听驼铃声声入耳 谱五年发展新篇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21日 07版)
    2006年9月,时任校长文魁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颁发学校名誉教授聘书

        2010年12月底,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将共同迎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自2005年4月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在北京市委、市委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围绕“加快发展,争创一流”的战略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2007年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地方高水平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谱写了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新篇章。

    学科建设跨越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水平、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五年来,学校依据办学定位,进一步调整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学位点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获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点由2005年的3个增加至目前的11个;获批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二级学科硕士点由2005年的20个增加至目前的27个;获批社会工作等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硕士点由2005年的1个增加至目前的12个。重点学科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劳动经济学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入选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处于国内同领域的先进水平;应用经济学获批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获批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等9个学科点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实现了学校70%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北京市级以上重点学科。

        人才培养乃高校之根本任务。学校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建立了多个“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积极推进“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多次在全国和北京市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等竞赛中获奖。

    科研转化服务社会  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长期以来,学校的发展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首经贸也依托学科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和北京市的发展战略需求,尽其所能回报社会。

        五年来,学校举办各类学术活动1300余场,跨学科、跨专业组建了CBD发展研究、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研究、北京社会经济调查研究等10余个科研基地和平台,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同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每年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与北京市重大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多项研究成果受到中央和北京市领导的批示,在为国家和北京市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咨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不拘一格广纳贤才,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稳定与提高并举,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学科梯队建设,近五年,先后引进了10名高层次人才。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制定了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遴选与培养办法,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外进修。全面推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促进中心(OTA)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逐步扩大。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涌现出一批北京市级劳动模范、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五年来,获批北京市教学名师及优秀教师13人,入选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工程144人次。

    国际进程稳步推进  以点带面逐步扩展

        为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新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学校确定了“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指导思想,首批确立了经济学院等四个学院为国际化示范单位。多年来,学校已与国外50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校、院两级对外交流与合作新格局。近五年,学校与一批国际知名大学的实质性交流合作取得明显进展,全校累计派出教师、学生出境学习和培训达1200余人次。2009年外国留学生规模达到849名,是2005年的1.5倍。留学生结构进一步优化,学历生比例达到30%以上,开办了全英文授课的留学生研究生项目。

        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美国与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首次实现了境外办学,学校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国际化进程迈出坚实步伐。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科学管理谋篇布局

        难忘辛劳创业功。五年来,学校新建校舍8.8万平方米,教学阅览楼、学生公寓等8个新建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先后投入4500余万元新建及改扩建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5900余平方米,实验室硬件环境建设处于国内高校先进水平。学校改善了机关和二级学院的办公及教学科研条件,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了图书文献资料建设,出版和学术刊物对教学科研的支撑能力稳步提升。

        学校注重加强战略管理,科学制定并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制定了学校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方向。学校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层次分明、协调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了两轮教职工岗位聘任工作,各类人员的岗位津贴分配办法更加合理。科学规划两校区格局,校区功能定位更加合理。初步建立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一半以上的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通过标准化验收。有效开展监察审计、档案等基础工作,大力保障了学校中心工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