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吴楚斌 肖楚津
亚残运会赛程过半之际,寒潮突然来袭,广州出现剧烈降温并伴有降雨、大风,16日最低气温更降至4℃。然而,这样寒冷的天气似乎一点也没有减弱亚残运会“绿羊羊”的热情,50多万名亚残运会志愿者顶着刺骨寒气坚守在亚残运会的各个志愿服务岗位,一切就像寒潮没有到来一样井然有序。
前几天广州下起了雨,场馆负责人给在外围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派发了雨衣,“雨衣只能挡雨,风吹了的时候还是很冷的,特别是脖子,雨衣遮不到,有时候雨水会飘上去,就更冷了,所以我就把‘志愿彩’围在脖子上,感觉暖多了!”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场外围的观众引导志愿者陈雅林,对自己“时尚”的御寒方法十分得意,“虽然很冷,但是看到观众感激的笑容我心里觉得很温暖。”陈雅林说。
作为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李海燕每天早上7点多就要离开暖和的被窝前去站点上岗。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点“西关小屋”是开放式的,就算是坐在“小屋”里,冷风也会往里灌,志愿者每天都在免费吹“空调”。“这几天天气比较冷,不过我们很快就找到了暖身的好办法!”李海燕神秘地说。原来,寒潮到来后,站点的志愿者们每天早上相约在“西关小屋”前跳起亚运志愿助威操。“现在跳亚运志愿助威操已经成为我们早会的重要内容了,大家都说这套助威操动作简单又可爱,早上大家一起跳一跳既可以暖暖身又可以鼓舞士气,真不错!”李海燕笑着说。
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场承办的是脑瘫足球比赛,作为“球童”志愿者,武预钧和他的同伴们在比赛期间要大概10米一个地依次围坐在足球场外围,面对运动场,随时等待“波饼”。“从比赛开始到最后哨响,我们都要求两手放在膝盖上,挺直腰板,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足球比赛耗时较长,在寒风下,武预钧常常一坐就是两个小时。“这几天确实很冷,我们坐在场馆都有些发抖。”武预钧说,“这会儿手在膝盖上也放不住了,时不时要双手互相摩擦,这样才能暖一些。”武预钧告诉记者,他们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是不可以离开岗位的,否则随时都可能影响比赛的进行,“场上的残疾人运动员都能顶着低温坚持比赛,我们志愿者也不能输!”武预钧说。
何婉莹是梅花园公交站的一位文明出行引导志愿者,气温骤降,这几天公交车站常常是寒风阵阵,成为对何婉莹最大的考验。“每天早上出门,我都要穿上毛衣、厚厚的卫衣,然后再套上城市文明志愿者的马甲,这样才能保证我在寒风中坚持半天,我本来挺瘦的,这几天胖得像个粽子,哈哈!”何婉莹笑着说。
(本报广州12月19日电)
题图:引导志愿者陈雅林在为观众服务。 本报记者 郭红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