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玉环坎门渔家女俱乐部的鼓乐节目《喊海》参加浙江省第五届“四进社区”文艺汇演,不仅受到了现场数万名观众的热烈欢迎,而且还获得了金奖。这是她们第8次在全省性汇演中获金奖。而在5个月前,坎门鳌龙鱼灯队赴京参加了中国农民艺术节开幕式,捧回了本次艺术节最高奖——“精粹奖”。
玉环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李枝霞告诉记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大力引导和扶持敢于拼搏、勇立潮头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从而使得民俗文化得以焕发出新的活力。目前已建起5所民俗博物馆,近20支民间文化队伍活跃在乡间村头。全县整理登记了近800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坎门花龙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玉环船工号子、坎门鳌鱼龙灯舞等3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22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
渔家儿女续写豪情
“吔啰…吔啰…”随着两声清悠的吆喝,28名玉环坎门渔家女轻快地敲响鼓点。紧接着,喊声渐起如时缓时促的海风。渔民出海、作业、丰收的喜悦像澎湃的潮水无边漫涌。
浙江省第五届“四进社区”文艺汇演,开场表演的坎门渔家女鼓乐节目《喊海》,刹间点燃了现场观众的激情。热烈的现场让70岁的编导曾焕祥激动不已,他在坎门传统渔鼓的表演形式上加进了人声,使节目的表演更加丰富饱满。渔家女不仅喊出了对亲人出海作业的期许、担忧、祝福,还喊出了渔民热爱大海、不畏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
出生于舞龙世家的曾焕祥是玉环渔工号子、鱼龙灯、玉环莲花等三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为了将这些珍贵的民间舞蹈、民间曲艺发扬光大,10年前,他在坎门建起了全省首家渔家女俱乐部,首创了女子舞鱼龙队。现在俱乐部的112名成员95%是渔民家属,每年演出二三十场。
鳌龙鱼灯队的60多名队员,其中有三分之一是90后的外乡人。在他们激情的舞步里,古老的鳌龙鱼灯舞既保留了原生态的海洋气息,又结合了现代舞台表演元素加强了节奏感。“我相信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舞蹈,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祖辈们任凭风吹浪打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鳌龙鱼灯舞第五代传承人28岁的李锋说。
民俗博物馆民间办
连续两届玉环海岛文化节的举办,给当地的民俗文化吹来了发展的春风:2007年,浙江省首家民办的民俗博物馆——龙山民俗博物馆在玉城街道外马村建成。随后,郑高金贝雕艺术馆、黄福兴船模文化展览馆等相继建成。
这些民俗博物馆无不缘自民间的热情。龙山民俗博物馆最初由14位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老人自发组建,收藏了14大类、675个品种、1525件,近代200年以来,当地渔民和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使用过的器具。这些生动反映了玉环农耕时代海岛民俗文化的古物。
还有已成为漩门湾观光农业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的郑高金贝雕艺术馆。离休干部郑高金将自己历时20年制作的240多件贝壳工艺品、500多件珍稀海洋标本无偿捐赠给了园区。为此,园区管委会建起了750平方米展厅,并配备了6名专职解说员与维护员。一年来参观者已达9万多人。
偏远小村展示历史沉淀
楚门镇东西村,因为一个历史文化陈列室而闻名。自2003年建起,已有4万多参观者涌入这个地处偏远的小山坳。这让村民戴哲保充满了自豪感。
走进该村,千年古樟苍翠挺拔,散布全村的古景点展示着非比寻常的历史沉淀。据县志记载,东西村古代文臣武将辈出。从1175年起的历代以来,玉环共有7个进士,其中东西村出了4个;全县共13个举人,东西村占到10个。宋淳熙十五年春,朱熹前来东西村拜访时任户部侍郎的戴明,并为东西村戴氏宗谱作序。
陈列室开张时,村民们纷纷将宝贝捐赠出来。现在,陈列室收集并展出了上至春秋战国下至近代的500余件文物。2006年,这里被批准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初,在县文广新局的帮助下,开始筹建历史文化陈列馆。
让村支部书记章晓洁最为高兴的是,通过这个陈列室的创建,村民们保护历史文化的观念强化了,爱乡意识、文明意识也加强了。
(本报通讯员 骆战红 陈 萍 本报记者 陆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