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时节已进入寒冬,南国依然碧波荡漾,绿草如茵。在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中,坐落于厦门筼筜湖上的筼筜书院传出阵阵朗朗书声。一段时间来,厦门千余名少儿参加了书院举办的启蒙经典诵读活动。在轻轻诵读中,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优雅,悠然再现,不断激励塑造着少儿美好的心灵。
“经典诵读”进校园、进社区是厦门市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又一举措。据了解,从1998年开始,厦门市就特别注重通过“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演讲比赛、“书香校园”等活动,不断净化网络、荧屏声频视频、出版物及校园周边环境等,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健康积极向上的文明海滨城市,让美好的环境伴着孩子一起成长。
为孩子撑起一方晴空
早从1999年开始,厦门市就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和文明学校评估范围。开展了“校园心理剧”、“悄悄话室”、“校园心理漫画”、“家校互助小组”、开设心理漫画画廊等多种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获得启迪,逐渐化解自身心结,提高心理素质。
如何让孩子远离不良侵害,自强不息呢?在厦门,家长、老师不再谈“网”色变,厦门市通过开展“文明小博客”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做有道德的人;开展“我与我的祖国”、“我的母亲”、给玉树小朋友的一封信等主题活动;开展文明小博客征文大赛及夏令营活动等,把博客办成学生精神快乐的家园,成为未成年人“三位一体”的新阵地。
厦门嘉滨小学一年级的邱思豪是一位刚开博时一句话都写不完整的学生,如今博文已达到几百字,有时上千字;表达的内容,过去只记录生活中的小事,现在能关注到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之类的大问题。在他8岁时,夺得了“海峡冰心杯”作文赛福建区二等奖。
关注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今年六一,厦门市首个“希望小屋”揭牌。满屋子精美书籍、文具用品令孩子们爱不释手。不仅如此,奥运冠军吉新鹏出现在希望小屋“六一”小小心愿圆愿活动现场,让孩子们都欢呼起来,他们高兴地告诉记者说“很快乐”、“很开心”,“我要问问,怎样才能获得奥运冠军?”、“想和奥运冠军握握手”……
据介绍,希望小屋是厦门希望工程办公室创办的一个公益性平台,它不仅将通过募集实物,帮助特殊群体的青少年获得物质援助,还以“希望快线”、“爱心课堂”、“爱心悄悄话”等形式建立起辅导、培训、拓展等爱心项目,拉近捐赠者和受赠者之间的距离,帮助特殊青少年群体获得心理方面的成长元素,实现健康成长。在厦门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如何让孩子们更愉快地生活,让不幸的残疾儿童也一样获得接受教育的公平机会?厦门市出台一系列措施,使残疾儿童不但可以享受免费教育每个月获得相当数额的补助,还可以获得技能培训,直至找到工作为止。厦门市残联领导说,这一做法以往只是“提倡”,而新办法将把它变成强制性的措施,从而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就业。
最近,厦门市政府提供的一组数据也令人眼前一亮,今年厦门市公办小学初中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比例分别达到70%和80%。为营造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氛围,厦门市关工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等12个单位还推出“百项关爱行动”,这是关爱未成年人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弱势群体子女的“精神大餐”。
“现在娃娃读书问题解决了,也没有后顾之忧了。”一位进城务工人员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夫妇俩于今年6月到城里来打工,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却还留在老家上学,想把孩子转到城里,又怕手续麻烦,没想到从办理转学手续到报名注册都很方便。
让红领巾永远迎着太阳
“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中国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如是说。而厦门,则通过先行的理念与行动诠释着如何培养未成年人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不久前,厦门市近5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由鹭江街道禾祥西社区和厦门第十一中学联合举办的以禁毒宣传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为小朋友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展示了大量禁毒图片……有位小朋友对记者说,“我觉得毒品真是太可怕了,只要染上了毒品,那么毒品的瘾就会像恶魔一样缠着你。”小朋友们纷纷表示他们拒绝毒品的决心。
不仅如此,厦门市组织了中小学生演讲“道德”、道德论坛红色诗歌音乐会、“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做文明有礼的厦门人”中小学生百场夏令营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爱国、爱党、爱家乡的热情,为孩子们提供了快乐、富有意义的精神食粮。
政府在行动,社区居民积极响应。在厦门台湾街旁的桃源大厦小区花园内,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少年儿童围着一个老人,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这位老人是厦门市首届文明市民标兵、今年已经70岁的桃源大厦业委会主任叶福伟,他通过向小朋友讲述身边的故事,教育孩子们向身边的好人学习,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文明城市的文明小市民。
(本报记者 马跃华 通讯员 纪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