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江苏太仓

    以人才引领城市转型发展

    本报记者 苏 雁 《 光明日报 》( 2010年12月19日   01 版)

        年底将至,作为苏州最大的德资企业——太仓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业绩喜人,2010年度产值达到了35亿元,预计2011年度产值将突破48亿元。1995年进驻太仓,舍弗勒的选择让它发展得越来越好。

        十多年来,太仓已成为德国企业投资中国的首选地,引进了总投资超15亿美元的150家德资企业,太仓因此被誉为“德企之乡”。今年,太仓新区包括德企在内的86家欧美规模型企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00亿元,形成了以新材料、精密机械和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

        是什么让“德企之乡”的路越走越宽?太仓市委书记陆留生表示,“太仓地处江苏的‘东大门’,紧邻上海,建成‘滨江国际化新兴港口城市和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迫使太仓要将产业结构调轻、调优,因此,太仓对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近年来,太仓市委市政府着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政府“给力”,建立联合研究院

        7月31日,健雄联合研究院在太仓揭牌。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东南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共建联合研究院,由联合研究生院和技术服务中心组成。

        今后,高校的部分理工科研究生后期的课程,将“搬”进太仓的工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魏晓锋教授介绍,健雄联合研究院实行“多导师”制,除原有的老师,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以及行业专家,将在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企业一线开展培养,加强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这种被专家誉为“推动了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举措,在太仓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中,却是“无心插柳”,他们的“实质用意”,是“希望通过这种联合培养模式,让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了解太仓,留在太仓工作,为太仓的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撑。” 

        健雄联合研究院的诞生和顺利运作,当地政府的身影十分清晰。“牵线搭桥者”是去年到太仓挂职副市长的江苏科技镇长团团长王勇刚,“太仓本土的科教资源较为匮乏,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地方政府如何‘架桥’,让高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既吸引高层次人才,又解决技术难题”。

        太仓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剑锋的表态也不含糊:“健雄联合研究院每年近百万元的日常机构工作经费,政府专项拨付,资金不够可以再追加!” 

        魏晓锋透露,目前,健雄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已有200多人,争取到明年暑假达到1000人。技术服务中心内,生物医药产业和现代通讯产业的公共实验平台已开始筹建。

        专家点评: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太仓市委市政府发挥“桥梁”作用,一头牵着企业,一头牵着高校。“健雄联合研究院”这一创新举措,将使太仓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城市竞争中占得先机,打造了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接轨上海,“同城效应”构筑人才“蓄水池”

        成立仅两年,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太仓)有限公司已经发展壮大起来,由50名海归专业人士为核心组成了300人的研发及管理团队,今年公司营业额将超过100%的增长。公司总经理潘武宾告诉记者:“当初选择太仓创业,最看重的是太仓有毗邻上海的地理优势,创业成本却比大城市小很多。”

        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孙伟分析,长三角城市群间的“同城效应”日渐明显,而太仓与上海更为显著,太仓距离上海市中心仅50公里。用太仓市领导在国内外招“才”引“智”时的“广告语”来概括,“太仓具有一线城市的资源、三线城市的成本优势”。

        今年5月,太仓人才工作站上海站成立,这进一步加强了太仓同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如今,太仓共吸引沪上项目579个,投资总额196亿元,注册资金64亿元。

        说起这些项目,太仓市科技局局长陈惠良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太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将一等一的专家、一等一的项目集聚到太仓,为太仓所用”。

        今年以来,太仓邀请来自上海17所高校的科技与产业负责人前来考察,与太仓科教新城、创业园、软件园、工业设计园等“挂上钩”,开展紧密型合作。同时,加强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的合作,发挥上海现有100多位两院院士的科技引领作用,让院士带团队、团队攻项目,解决太仓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难题。

        记者感言:“十一五”以来,太仓成立了中科院上海技术转移中心太仓分中心,与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太仓工作站,“同城效应”在太仓构筑起人才“蓄水池”和技术“宝库”。

    政策支撑,“522工程”打造“绿色通道”

        2008年7月,留学归国人员郑律和他的团队,来到太仓创建了江苏舜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今年,“舜宇”研发的电子妇科自检镜已在太仓妇科普查中广泛使用,在全国的销售也陆续展开。郑律深有感触地说:“在公司初创期,如果没有太仓科技园1700平方米免租金厂房,没有创业资金‘扶一程’,我们的创业之路不会这么顺畅。”

        太仓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意识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针对德企增多的现状,太仓市政府投资4.5亿元,建成了以家乡名人吴健雄命名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将德国“双元制”本土化,为外企培养高技能人才。如今,投资追加至9亿元。

        “引进、培育人才”,成为太仓城市转型的“主题曲”。太仓市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姑苏人才计划”,实施太仓“522”人才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太仓将在5年内投入5个亿引进、培育并重点支持200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0名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

        除了政策引导,太仓还为人才建好服务平台,成立了市科技领军人才服务中心,打造了以技术成果交易、投融资、技术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等为核心的创新创业产学研扶持平台。

        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服务外包专项)人才冯宇霞、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现代农业专项)人才卜崇兴……一大批科技领军型人才怀揣自主研发项目,在太仓实现成功创业。

        数字:截至目前,共有208位归国留学人员在太仓创业,全市每万人拥有人才1858人,高于苏州全市平均水平。2009年,太仓入选苏州市“姑苏人才计划”人数在县级市中位列第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