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关于评奖,看看江南

    作者:马蔹絩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7日 10版)

        众所周知,当下的文学评奖已成为一道社会难题:不仅各种奖项多得数不胜数,而且许多奖项的公信度也成为众矢之的。曾经被认为逐渐边缘化的中国文学,甚至因了备受争议的文学奖项而成为社会热点,而如何把文学奖评得纯洁公正也成为热门话题。

        12月7日,由浙江省作协《江南》杂志社主办的“首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在郁达夫故乡富阳市隆重召开。短篇小说奖得主铁凝、中篇小说奖得主陈河(加拿大华人作家),提名奖获得者毕飞宇、乔叶、朱山坡等走上领奖台受奖(韩少功、叶广芩、陈谦因故未到),数十家媒体到场见证了这一盛典。一周以来,各家媒体消息陆续面世,全部是褒扬,没有一条负面消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记者的报道文章,全都重点涉及了此次的评奖方式。

        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以“实名投票、评语公开”为旗帜,首创透明的评奖方式,为文学奖的纯净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该奖由熟悉当代小说创作的9位评论家、编辑家组成审读委员会,在评奖办公室遴选出的30篇中篇小说和31篇短篇小说中,投票各选出15篇作品提交终评委员会;又由陈建功、王安忆、王德威、李敬泽、迟子建、袁敏、格非、曹文轩、程永新9位终评委每人写出投票理由(即评语),经过激烈交锋多轮投票,最终评出了获奖者。至此还未完,评委们的投票、评语、票数全部公开,白纸黑字印行在《江南》杂志和《首届郁达夫小说奖获奖作品集》中,继续接受更加广大的读者们的检验。

        对于这样做的理由,《江南》杂志社主编袁敏说的是:希望最大程度杜绝人情票、面子票,避免外界对评奖过程的猜测和质疑。同时,也是对评奖成员的考验。她还特别强调:“我们希望,郁达夫小说奖在评奖机制方面做一些尝试和探索,在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繁荣的同时,也为文学奖项评审工作引入新的风气。”

        说得真好,做得真漂亮,令人由衷钦佩。这样的评奖,真正做到了每个文学评奖都宣布要做到、却越来越难做到的“公开、公正、公平”三原则。这也就是数十家媒体进行正面报道、迄今为止也未见有社会人士出来“挑刺”的原因所在——毕竟,中国的广大公众心存善良,希望中国文学健康发展。不应一见批评就指责人家“不怀好意”,或者干脆就指斥为“别有用心闹事”、“唯恐天下不乱”之类。

        说到文学评奖,由于受到权、钱交易的侵袭、腐蚀和裹胁,早就开始上演悲喜剧——某些人的文学水平不高但诗外功夫高超,某些评奖的不公正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某些“文学评奖”更直接就是卖钱的项目,君不见当下中国的一大奇观是,哪个稍涉文墨者家里都摆着一摞摞各种名目的获奖证书。这些,都已被我们屡见不鲜,懒得再说了。笔者要说的是,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在文学评奖的确可以带来高额回报(包括高达数十万元的各级叠加奖金、仕途升迁、荣誉、官位、职务等)所形成的高额利润的挤压下,文学评奖还要不要搞?还怎样搞?

        真正属于文学的、具有纯正公信度的文学评奖,还能否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来?

        无庸讳言,文学评奖当然还要搞下去,这是激励文学繁荣发展的手段之一,不会因为有所偏颇就全盘否定。人们也应该相信,太阳每天早上都要升起,真正属于文学的评奖也一定会回到我们身边。那么,就需要我们的各级各式文学工作者,在具有文学责任心和坚持一身正气的前提下,发挥高度智慧,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评奖机制,使得评奖也能做到客观化、科学化、公正化、完善化、完美化。我相信,只要是真正出以公心,办法肯定是有的,比如此次的《江南》评奖,把一切程序都展开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就得到了各界的一致肯定吗?

        另外,把评奖机制制度化,还关涉到下一步接续的问题。有许多文学评奖,第一届、第二届往往都评得不错,但后来就难以为继,有的干脆就偃旗息鼓了。为什么?可想而知乃初评期往往不被人所知,受到的干扰少,后来就抵挡不住钱和权、公与私的强大攻势了。江南虽好,但要保持住“旧曾谙”的风景,肯定也还要经历磨难和曲折。让我们期待,届届评奖“日出江花红胜火”;让我们祝福,前头事事“春来江水绿如蓝”!

        众所周知,当下的文学评奖已成为一道社会难题:不仅各种奖项多得数不胜数,而且许多奖项的公信度也成为众矢之的。曾经被认为逐渐边缘化的中国文学,甚至因了备受争议的文学奖项而成为社会热点,而如何把文学奖评得纯洁公正也成为热门话题。

        12月7日,由浙江省作协《江南》杂志社主办的“首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在郁达夫故乡富阳市隆重召开。短篇小说奖得主铁凝、中篇小说奖得主陈河(加拿大华人作家),提名奖获得者毕飞宇、乔叶、朱山坡等走上领奖台受奖(韩少功、叶广芩、陈谦因故未到),数十家媒体到场见证了这一盛典。一周以来,各家媒体消息陆续面世,全部是褒扬,没有一条负面消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记者的报道文章,全都重点涉及了此次的评奖方式。

        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以“实名投票、评语公开”为旗帜,首创透明的评奖方式,为文学奖的纯净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该奖由熟悉当代小说创作的9位评论家、编辑家组成审读委员会,在评奖办公室遴选出的30篇中篇小说和31篇短篇小说中,投票各选出15篇作品提交终评委员会;又由陈建功、王安忆、王德威、李敬泽、迟子建、袁敏、格非、曹文轩、程永新9位终评委每人写出投票理由(即评语),经过激烈交锋多轮投票,最终评出了获奖者。至此还未完,评委们的投票、评语、票数全部公开,白纸黑字印行在《江南》杂志和《首届郁达夫小说奖获奖作品集》中,继续接受更加广大的读者们的检验。

        对于这样做的理由,《江南》杂志社主编袁敏说的是:希望最大程度杜绝人情票、面子票,避免外界对评奖过程的猜测和质疑。同时,也是对评奖成员的考验。她还特别强调:“我们希望,郁达夫小说奖在评奖机制方面做一些尝试和探索,在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繁荣的同时,也为文学奖项评审工作引入新的风气。”

        说得真好,做得真漂亮,令人由衷钦佩。这样的评奖,真正做到了每个文学评奖都宣布要做到、却越来越难做到的“公开、公正、公平”三原则。这也就是数十家媒体进行正面报道、迄今为止也未见有社会人士出来“挑刺”的原因所在——毕竟,中国的广大公众心存善良,希望中国文学健康发展。不应一见批评就指责人家“不怀好意”,或者干脆就指斥为“别有用心闹事”、“唯恐天下不乱”之类。

        说到文学评奖,由于受到权、钱交易的侵袭、腐蚀和裹胁,早就开始上演悲喜剧——某些人的文学水平不高但诗外功夫高超,某些评奖的不公正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某些“文学评奖”更直接就是卖钱的项目,君不见当下中国的一大奇观是,哪个稍涉文墨者家里都摆着一摞摞各种名目的获奖证书。这些,都已被我们屡见不鲜,懒得再说了。笔者要说的是,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在文学评奖的确可以带来高额回报(包括高达数十万元的各级叠加奖金、仕途升迁、荣誉、官位、职务等)所形成的高额利润的挤压下,文学评奖还要不要搞?还怎样搞?

        真正属于文学的、具有纯正公信度的文学评奖,还能否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来?

        无庸讳言,文学评奖当然还要搞下去,这是激励文学繁荣发展的手段之一,不会因为有所偏颇就全盘否定。人们也应该相信,太阳每天早上都要升起,真正属于文学的评奖也一定会回到我们身边。那么,就需要我们的各级各式文学工作者,在具有文学责任心和坚持一身正气的前提下,发挥高度智慧,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评奖机制,使得评奖也能做到客观化、科学化、公正化、完善化、完美化。我相信,只要是真正出以公心,办法肯定是有的,比如此次的《江南》评奖,把一切程序都展开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就得到了各界的一致肯定吗?

        另外,把评奖机制制度化,还关涉到下一步接续的问题。有许多文学评奖,第一届、第二届往往都评得不错,但后来就难以为继,有的干脆就偃旗息鼓了。为什么?可想而知乃初评期往往不被人所知,受到的干扰少,后来就抵挡不住钱和权、公与私的强大攻势了。江南虽好,但要保持住“旧曾谙”的风景,肯定也还要经历磨难和曲折。让我们期待,届届评奖“日出江花红胜火”;让我们祝福,前头事事“春来江水绿如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