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阿桑奇带来的深思

    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 林 《 光明日报 》( 2010年12月16日   08 版)
    “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阿桑奇获准保释 12月14日,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区治安法庭,“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从警车中向媒体做手势。伦敦威斯敏斯特区治安法庭当日在举行听证会后决定,同意“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保释申请。
    新华社/美联

        英国法庭14日宣判“维基揭秘”网站创办人朱利安·阿桑奇获得保释,不过围绕阿桑奇和“维基揭秘”网站的风波依然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

        审理阿桑奇案件的伦敦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提出了五项保释条件:交纳20万英镑的保释金,交出护照,限制居住,限定出门时间和佩戴电子追踪脚环。

        由于瑞典以对两名妇女性侵害为名对阿桑奇发出国际通缉令,12月7日阿桑奇在伦敦一家警局自首。不过阿桑奇否认对他的指控,说这些指控是出于政治动机。阿桑奇的律师罗宾逊指责瑞典追缉阿桑奇的行动显然出于“政治动机”,称阿桑奇担心瑞典方面会将他交给美国司法部门。

        自“维基揭秘”本轮爆料美国外交电报后,阿桑奇及其网站一直是此间的热门话题,而且其受关注程度直线飙升。在美国《时代》周刊本年度风云人物的群众投票中,阿桑奇高居榜首,获得的投票远远超过了其他人选,如紧随其后的智利矿工、苹果CEO乔布斯、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在他自首后,全球约60万“维基揭秘”网站支持者在网上签名请愿,希望英国法院不要打击阿桑奇及其合作者。

        此间媒体舆论和社会各界指责阿桑奇极不负责任者有之,辩白他有权行使言论自由者有之,称赞他敢将美国外交黑幕昭示于天下者有之。不论立场如何,大都承认,阿桑奇此番揭秘是一个标志性举动,值得深思。

        首先,从美国深陷揭秘漩涡来看,在网络时代,对一个国家形成重大挑战的并不一定是另一个国家,而可能是以诸多形式出现的非国家行为体。如“维基揭秘”这样的网站,看似人员不多,组织松散,但其挑战能力很大。由于网络的快速、隐蔽、多路径、信息量大等特点,一台计算机、一个储存棒、一根网线,就可以在一个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搅个天翻地覆。阿桑奇此前通过英国《卫报》表示,“超过10万人”已经通过加密形式掌握了所有251287份美国外交电文。一旦他和“维基揭秘”网站遭到不测,重要的文件会被自动公开。非国家行为体在实力上尽管与国家行为体不相对称,但其影响力和破坏能量绝不可小视。

        在网络时代,如何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如何界定新闻和言论自由,是此次“维基揭秘”事件凸显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此次阿桑奇高举新闻和信息自由大旗,揭秘许多美国外交文件,曝光了美国不少外交“私房话”,美国自然是既尴尬又恼怒。美国国务院等政府部门狠批阿桑奇和“维基揭秘”网站极不负责任,揭秘危及美国军人生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有的国会议员甚至高叫要把阿桑奇处决几回。此间报道同时也回顾说,当去年“谷歌”在中国遭遇纠纷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公开站出来支持“谷歌”,高调指责中国政府拒绝网络信息自由和新闻言论自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自相矛盾。网络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如何管理和规范已是一个谁都绕避不开的问题。

        现代化高效率有其脆弱性一面,二者往往伴生,管理不当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即使美国这样的世界最发达大国也不能幸免。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9·11”事件后,美国为加强反恐,外交、防务和情报部门建立情报信息共享网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知悉秘密的范围,从而埋下隐患。“维基揭秘”网站就是从毛头小伙子分析员曼宁那里获得了海量机密文件,在美国信息领域制造了一个类似“9·11”的事件。现在,为了确保安全,美国不得不又把这个相关重要部门之间的反恐情报信息网络重新分隔开。这对美国的反恐至少是一次严重干扰。

        有人断言,此次“维基揭秘”,是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进一步下降的又一表现。金融危机表明了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不久前美国6000亿美元的货币发行显示美国财政政策的窘境,“维基揭秘”则透支了美国的外交实力。目前,美国仍然在研究如何起诉阿桑奇。不管结果如何,阿桑奇已成风云人物,他每出现在媒体镜头前一次,美国就会尴尬一次。(本报伦敦12月14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