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热情不减,标准不降”

    ——气象服务为亚残运会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林 英 《 光明日报 》( 2010年12月16日   05 版)

        “热情不减,干劲不收,标准不降,运行更顺畅,服务更细致”,这是气象工作者对亚残运会的承诺。但是从12月10日开始,广州受到冷空气影响,天气状况十分复杂,这给气象工作者带来更多考验。

        人工影响天气,确保开幕式没有雨

        亚残运会开幕式前一天,由于冷空气来临,广州阴云密布,气象人工影响天气部门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快速有效地开展人工消(减)雨工作,4架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44个火箭作业组全部进入临战状态。在中国气象局的领导下,广东周边省份气象局对亚残运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就积极伸出援手,在广西地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减轻广东防线的作业压力。12月12日当天,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共飞行5架次,累计飞行时间10小时,发射火箭弹410枚。

        12日17时30分开始,雷达回波图上清晰显示,广州上空的云正渐渐消散。亚残运会开幕式之夜,奥体中心清凉无雨,焰火激情绽放,亚残运会开幕式胜利进行。

        强冷空气将至,建议调整赛程

        亚残运会竞赛指挥部气象团队组长曾琮收看到一份亚残运会气象预报服务专报,特别提醒15日前后广州将受到强冷空气影响。曾琮以高度的专业敏感,马上查询了亚残运会初步赛程,发现15日前后刚好有射箭、网球、赛艇、田径、足球等室外比赛项目,比赛可能会受到强冷空气较大影响。

        曾琮迅速与预报部联系,要求提前制作第一份赛事服务专报,这份提前的专报针对13日至19日的天气提供专门预报服务,建议对14—16日的室外项目赛程做相应调整。亚残运会竞赛指挥部马上将这份气象专报传达给各项目竞赛委员会,提请各项目竞赛委员会根据天气预报情况调整赛程。

        为方便聋哑运动员获取天气预报信息,从12月10日起,广东气象影视中心还邀请手语主持人参加天气预报节目的摄录。

        高科技布下“天罗地网”,全面监控天气

        从2004年广州成功申办亚运会起,广东就不断优化气象站网布局,加强新型观测设备建设,增加气象资料时空密度,提升站网自动化水平,到亚运会开始之前完成了地基、空基、天基等遥测、遥感观测网的规模化集结,全面提升了亚运(亚残运)气象探测能力。

        广东充分发挥全国4个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之一的广州卫星地面接收站的优势,除接收风云一号、二号、三号气象卫星资料外,还接收处理国外NOAA、EOS等系列极轨卫星和GMS系列静止气象卫星的资料,以及我国其他相关的卫星数据,建成由9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组成的日趋完善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实现每6分钟完成一次扫描获取一组产品并联网拼图、实时上传数据。资料传输频次由原来的1小时一次升级到5分钟一次。广东8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全部由人工站升级为自动站;建成9部风廓线雷达、87个GPS水汽观测站、40个闪电定位站和17个大气电场仪、26个土壤湿度观测站、41个能见度仪、9个大气成分站等新型观测网;全省共配备了11部气象应急车,执行现场应急观测任务。

        针对亚运(亚残运)气象服务需要在广州地区进一步加大站网建设密度的实际情况,广州四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达到216个,平均站间距达到5公里;建成10个亚运会重要赛场内的高标准自动气象站;从香港天文台引进了暑热压力仪专门服务亚运马术比赛;完成广州地区4个风廓线雷达、16个能见度仪、10个大气电场仪建设;建成15个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站,每个监测站还配备了LED或LCD公共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