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刊时发行量3万册到116万册,从启动资金40.5万元到资产总值4321万元,在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的黑龙江《格言》杂志,如今成为低投入、高产出的典范,被业界人士誉为“格言”现象。是什么使一本创刊仅仅7年的杂志,取得了如此骄人的业绩?
承载青春成长教育责任
《格言》创刊于2003年11月,当时期刊市场强手如林,竞争激烈,《读者》《青年文摘》这些老品牌已占据期刊市场的主导地位,作为新生力量,《格言》的发展空间何在?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和反复论证,《格言》找准市场的空白,将自己定位在国内第一本以“提高青少年语言修养和生存智慧”为主题的文摘杂志。
《格言》杂志有限公司社长兼总编辑李彤说:“学生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我们的办刊理念即做青少年精神上、审美上的引领者。在语言的外衣下,《格言》承载着‘青春成长教育’的社会责任。”
组建“人才梯队”
隶属于黑龙江出版集团的《格言》杂志,在2008年底完成了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单位名称由格言杂志社变更为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面对转企改制后的新形势,在人才聘任机制上,《格言》率先实行“一社两制”,充分利用市场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与信息优势,组建高水平的编辑队伍,聘任有策划能力、有原创能力的优秀人才,实行全员聘任制,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机制等参照品牌期刊的同行业标准。同时,《格言》探索并建立了独有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高级人才,《格言》以德为本,人品至上,打破了身份、学历、资历、年龄、性别、职业等多种限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只要对杂志的编辑制作、管理运营、战略发展有利有用,就大胆破格使用。
做大品牌效应
“做文化而不是做杂志,做文化产业而不是做文化产品”,是贯穿《格言》发展战略的重要理念。
公司注重以衍生产品拓展延伸品牌,先后打造出增刊、特刊、图书等几十种品牌延伸产品,达到以大品牌带动小品牌,以小品牌提升大品牌,不断营造《格言》品牌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格言》组织开展了内刊《派》、《掌门》的赠送活动,策划出版了《〈格言〉就是力量》、《花:赤橙黄绿》、《画:春夏秋冬》等丛书,定期出版了《语录中国》、《时代流言》两种品牌图书,适时推出主题增刊《亲爱的》、《太阳小说》、《中国大年》、《老师,老师》等,其系列产品形成了显著的《格言》效应,不断提升着品牌的影响力。目前,《格言》从最初的一本杂志发展为现在的正刊、特刊、增刊、便携本、图书、网站等一系列具有《格言》标识和内容特征的产业体系。
(本报记者 朱伟光 本报特约记者 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