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11月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升1.1%,创下28个月来新高——

    稳物价,须打持久战

    作者:本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4日 06版)

        12月1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破“5”,达到5.1%,环比上升1.1%,这一结果超出了此前大多数经济机构和专家的预测。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

        如何看待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价格走势?中央密集调控之下,物价连涨态势能否得到有效遏制?

    食品居住类价格推高物价

        “总体来看,11月份CPI同比上升主要受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的影响,这一趋势没有改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

        统计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影响3.8个百分点,依然是价格上涨的第一推手;居住类价格上涨影响0.9个百分点。两项合计,占总涨价因素的92%。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分析指出,在11月份价格上涨因素中,临时性、季节性因素占了很大的成分。食品类中,鲜果、鸡蛋、肉禽制品和粮食月环比分别上涨6.4%、3.7%、2.7%和2.7%。鲜果、鸡蛋价格上涨主要是季节性因素,肉禽类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入冬后消费增加因素的影响。

        食品价格上涨因素中,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在政府密集调控下,11月份蔬菜价格环比下降1.9%,同比虽然仍上涨了21.3%,但相比10月份的31%的涨幅,回落了近10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物价上涨压力依然不容小觑,会否向更广的领域传导值得关注。

        数据显示,非食品类价格涨幅有所扩大。由于水电以及进入冬季后取暖用的煤、电等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居住类价格在11月份涨幅扩大,对CPI贡献率达到18%,比上月扩大1.5个百分点左右。

        与此同时,工业产品价格出现加速上涨苗头。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涨幅6.1%,环比上涨1.4%。1-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从以往经验看,随着涨价因素从农产品向食品制成品和非食品的扩散,加上PPI向CPI的传导作用显现,CPI可能会再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分析。

        但目前看来,完成年内CPI调控目标基本已无悬念。统计显示,1至11月份CPI同比涨幅为3.2%,比1-10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我们预计,11月份CPI涨幅将是今年的高点,12月CPI可能会回落到5%以内。全年CPI将超3%,但只是稍过一点,还在年内3%左右的调控目标范围内。”盛来运表示。

    调控为何难见效

        11月以来,政府出台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国务院出台调控物价“国十六条”组合拳,国家发改委5天内连发九文调控物价……人们迫切希望,密集调控之下,“发烧”的物价能够尽快降温。但11月继续冲高的CPI涨幅,显出了物价调控的难度和长期性。

        “调控措施产生效果逐步反映到物价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

        据商务部监测,11月29日-12月5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18个城市蔬菜价格下降幅度超过15%。粮食、食用油价格也渐趋稳定,面粉价格出现小幅下降,生猪出场价也已连续两周下降……

        部分商品价格在调控之下应声而落,但物价总体仍呈上涨态势。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分析,由于10月份、11月份开始进入冬季,鲜活农产品供应相对减少,季节性消费相对增加,加之前期食品类价格较快上涨,因此反映在CPI上仍然是上涨的。此外,稳定价格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也需要一个过程。国务院要求在12月20日前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比如,免收鲜活农产品通行费政策从12月1日起才开始全面实施。

        盛来运也表示,调控措施中,有些是马上可以见效的,比如免收鲜活农产品通行费,规范降低超市、集贸市场进场费、摊位费,以及加大国家政策性粮油投放力度,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等;有些调控措施则是中长期的,比如扶持农业生产发展,建立社会保障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法规等。

        “政策的出台到产生明显效果要有一定的时间。随着一系列调控措施逐步落实到位,物价总水平有望保持总体稳定。”盛来运表示。与此同时,当前市场整体物资供求较为平衡,主要产品供应充足,蔬菜、水果、猪肉等货源都比较充足,粮食连续七年丰收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粮、油、肉、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趋稳,也为后期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保持政策的一致性

        11月CPI破“5”,今后一段时间物价将会走出怎样的曲线?调控措施能否取得显著成效?

        “由于10月份、11月份新涨价因素较多,对明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的滞后影响较大,预计明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仍将高位运行。”盛来运判断。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超过5%的单月CPI同比涨幅,已经达到了“温和通胀”的水平,预计2011年全年CPI都会保持在4%左右的水平。

        就在11月CPI数据公布的前夜,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抑制流动性过剩、控制通胀成为当前货币政策主要调控目标。

        此前,针对物价快速上涨的“组合拳”已频频出击。国务院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加大哄抬物价行为的惩处力度;财政部、民政部着手研究对低收入家庭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农业部力争抓好冬季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采取补贴、限价等措施,为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减负……

        “抑制通货膨胀不仅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闫伟强调,“这需要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一致性,把回收流动性和防止通胀放在政策调控的首要位置。”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控制物价较快上涨的根本性措施。12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将为稳定物价奠定宏观基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