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把握世界全局 定位中国发展

    ——专家学者热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4日 01版)

        又是岁末,又是一年一度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又是为明年经济把脉定调。但从这例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专家学者们还是读出了更多的内容和深意,尤其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面对“十二五”开局之年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次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非同寻常——专家学者注意到,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注重“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互联”,在全球视野下定位中国经济……“这一方面说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密不可分,反映了今天的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日趋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更加突现出,中央在把握中国未来经济走向时,高瞻远瞩把握世界经济生态的全球眼光和统揽全局谋划中国未来的自信与主动”。

    从“两个大局”到“一个全局”,把握发展的新机遇

        世界经济已不平静——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复杂变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西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以凝炼的语言,准确概括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新定位——“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特点,努力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的特点,努力增强我国参与能力;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准确把握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点,努力发展壮大自己。”

        5.1%——11月份CPI创下28个月的新高,究其原因,有国内食品价格和工业品成本上涨原因,也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原因,更有国际性的流动性原因。因此,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在提出“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时,既注重治理通胀的国内因素,同时考量与世界经济的千丝万缕联系……“像CPI一样,流动性、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出口贸易……这些中国经济要应对的难题,也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而世界经济的蝴蝶之翼振动,也会在中国掀起波澜——到今天,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已紧密互联。”李晓西道出了自己的研究新体会——以前研究中国经济时,分别考虑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现在研究中国经济,必须统筹两个“大局”,考虑一个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与李晓西有着同感的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目前,世界经济结构进入大调整阶段:发达国家被迫改变负债消费模式,试图通过扩大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新兴经济体开始更多转向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资源输出国试图调整单纯依赖资源出口的发展模式,谋求依托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他认为,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在布局明年经济工作时,更加注重从世界经济全局的视野,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趋势。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发展的新模式

        近日,中国高铁生产企业与美国相关企业正式签订协议,在美国合资生产中国技术的高铁设备。今天,中国高铁设备已不仅出口亚洲、非洲、澳洲和美洲等30多个国家,而且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重大突破,成为中国跨越式发展的“经典案例”。

        “30年来,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制造业大国,但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要科技的支撑,还需要实现传统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如是分析。他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下,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同时,也倒逼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就是要把握好当前世界正处于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期的特点,特别是充分利用我国在一些领域同发达国家差距不大的有利条件,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努力实现发展的跨越。”

        “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仅指导着明年的发展,也是贯穿‘十二五’的发展。”西南财经大学易敏利教授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全球经济发生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态势出发,进一步明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和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易敏利教授相信,只有这些发展模式的转变,才能增加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的商品出口,既保持“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中的传统优势,又形成“中国创造”的新优势。

    从“引进来”到“走去出”,拓展发展的新路径

        “2009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116起,涉案金额127亿美元;我国出口占全球9.6%,而遭受的反倾销却占全球40%左右、反补贴占全球75%……”商务部副部长钟山担忧地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推动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在影响力逐渐增强的同时,贸易摩擦明显增多。”钟山曾多次疾呼“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必须进行主动性转变”。

        钟山高兴地看到,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正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有效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努力拓宽国际经济合作途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过去,我们积极吸引外资,主要是为了弥补国内资金、技术、管理不足;今后,在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要扩大对外投资,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互协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走出去”是个新课题,要从实现跨境投资和利用国际资源、掌握先进技术良性循环的战略高度,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并购,要优化外汇储备使用办法,探索新的投资合作方式,注意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外汇储备第一、出口世界第一……用全球眼光,布局中国经济大局,我们有砝码;提高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我们有信心;主动去参与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我们要行动。”马晓河说,在对外关系中,从最初的“开放论”,到“接轨论”,现在该进入“大国权责论”,要讨论世界经济中的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权利和责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