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宁波12月10日电 由中国文物学会、浙江省文物局、政协宁波市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宁波论坛日前召开,150余位来自国内文物、水利、建筑领域的学者、大运河申遗省市文物局、申遗机构、运河沿岸部分城市政协及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省市文物局、机构申遗等单位的代表与会。
论坛就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保护中的理论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讲话中指出,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一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绵长、最具生命力的漕运通道,一为历史上连接亚、欧、非三大洲最为重要的交通动脉,二者均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目前,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认定为洛阳,它同时也是中国大运河上一个重要城市,而大运河的终点业已认定为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就此,形成了一条由丝绸之路和大运河连接而成的中国古代与世界交流的大通道。与会者在最终形成的《宁波共识》中指出,要用“大遗产观”对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多视角、多路径、多学科和全方位、整体性的保护,渐进式地从点到线、到面;要在“大资源观”引领下,加强大运河、海上丝绸之路城市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强化国家行为意识,加强联合,加快推进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步伐。
在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的倡议下,与会者还建议,建构“运河学”和“丝绸之路学”,创新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
据了解,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文物个体的保护工作历时已久,重要的相关遗存均已由各级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纳入依法保护的框架。大运河计划在2014年申遗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工作也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