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10日电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显示,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亿斤,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48亿亩,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加,亩产达到331.5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是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粮食产量连续四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历史上还从未有过——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打破了几十年来的“两丰一平一减”的怪圈循环,实现了连续多年持续稳定发展。这一成绩是在严峻的自然灾害、异常波动的农产品市场、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取得的,因此更加来之不易。“七连增”再次向世人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对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世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在国际粮荒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何以取得这样突出的成就,其中有着怎样的经验和规律性启示?“七连增”对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作用?“十二五”时期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又将何去何从?今日本报5版特刊登粮食“七连增”问题专题报道,分析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的主要动力,探寻粮食问题的历史脉络,探讨其中的规律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