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厦门慈爱养老院迎来厦大公共事务学院的21名年轻志愿者。他们带来新鲜可口的水果,剥掉果皮送到老人们嘴边;他们坐在爷爷奶奶身边,听他们回忆往事,闲聊家常。青春的热情温暖了老人们寂寞的心田,他们难掩内心的欢喜,拉着志愿者的双手乐得合不拢嘴。拍照的时候,一位老人还摆出同志愿者一样的“V”字型手势,俏皮的动作让大家笑弯了腰。老人们的快乐满足让许多志愿者湿润了双眼,幸福,就这样流淌在互不相识的两代人心间。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十一五”期间,厦门制定《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培育和发展志愿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截至今年11月28日,网络注册志愿者已达30万人。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许多厦门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的氛围正在全市形成。
那一朵微笑,传递文明的馨香
“这座城市里每时每刻都有着那么一些人、一些事让你怦然心动。”厦门理工学院的甘惠端同学在自己的志愿心得里这样写道。如果说,志愿者们的小红帽是鹭岛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让你心动的一定是帽檐下那一张张亲切、真诚的笑脸。
公交站点上,那一朵朵灿烂的微笑提醒市民排队上车、文明乘车、宣传交通法规、为乘客解疑答惑。一位公交车司机告诉记者,原本稍显混乱的秩序因为有这些志愿者们的帮助而变得井然有序,谢谢这些志愿者们。
鼓浪屿上,他们不厌其烦地指引景区线路,发放免费旅游宣传材料,他们设立服务岗,扶老携幼,关注游客安全;他们受理投诉建议,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动人的光彩。一位北方游客说,青年志愿者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了温馨厦门、文明厦门的魅力。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论坛等各种大型活动和赛事上,那一朵朵灿烂的微笑迎来四方宾客,他们承担了翻译、咨询、会务服务等大量工作。来自希腊的一位选手由衷地赞叹,厦门太美了,这里的人都很友好。
微笑之花开遍这座城市大街小巷,传递着文明的馨香。据了解,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厦门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还于今年7月9日倡导成立了厦门市志愿服务基金,为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那一份坚持,延续爱的信念
“当志愿者,坚持真的很难,但最可贵。”志愿者余瑶说。早在学校时,余瑶就是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工作后,余瑶长期致力于环保志愿工作,并带领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到敬老院帮忙清扫卫生,开导孤寡老人。2008年,余瑶作为9名中国成员之一,辞职远赴英国进行国际志愿者交流。从英国回来后,余瑶说,她依然坚持最初的信念,将来还要把志愿者工作做得更加专业,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做一件好事易,做一生好事难”,在厦门有很多的人,他们几年如一日,将一份真挚的爱心当做快乐的责任,默默地坚持下来。
几年不变的细心是一种坚持。柴勤华是中国红十字会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2007年,她成为厦门红十字募捐箱管理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四年来,柴勤华一直在做着一件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打开募捐箱,清点钞币,反复核对、确认无误,再送到红十字会……虽是重复枯燥的小动作,但几年下来,她们从未出过差错。
一代接一代的传递是一种坚持。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等高校,学生人数超过八万人,每个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老生走,新生来”,这根爱心接力棒在一届一届地传了下来。几年来,无论是交通督导、清洁家园的创文明活动,还是各种大型赛事赛场上,都能看到志愿者们活跃的身影。
那一片热情,播洒幸福的阳光
这种热情,是自觉维护城市和谐的责任感。厦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业余“爱好”就是抓小偷,这些“好管闲事的人”就是厦门反扒志愿者大队的成员。大队成立以来,厦门全市扒窃报警案件也下降了三成。显著的业绩不断得到群众的认可,反扒的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壮大,这支勇敢的团队从成立之初的80人,到目前已经有300多人。
这种热情,是“不服老、不掉队”的青春能量。林和盛、刘可慈、陈世卿、杜武华是资深的“五老”志愿者,他们长期活跃在各所中小学校,宣讲中华美德,开展科普宣传;程金玖、王景星是五老志愿队队长,带领一班人,活跃在社区、企业,组织各种有声有色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