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召开了第50场工程科技论坛——“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当时的背景是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然而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缺乏科学、正确和客观的了解,所以我们想传播一些基于科学的认识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这次论坛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用专家的报告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解。消费者普遍关心的是食品当中存在的化学性污染,像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以及环境污染物等等,而对真正的第一号食品安全问题——由致命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反而比较忽视。而全世界都公认食源性疾病是最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对此没有太多的重视,我们试图传播一些正确的科学声音。
第二个特点,论坛请了14位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行各业专家、领导,报告内容比较全面。我们强调的是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物链的覆盖,针对的是科学家认为不太合理的所谓“分段管理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也就是说每一个部委管一段,把天然的食物链(从农田到餐桌)人为地切断。当时论坛的报告非常有意思,14个报告反映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包括农业方面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公共卫生领域的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添加剂、农业部门的转基因以及进出口食品的安全监管和贸易发展等等。此外,我们还专门请了一位媒体专家来谈如何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的信息交流问题。
第三个特点,论坛能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参加会议的150多人,我们觉得请了这么多专家来做报告和讨论不容易,所以在论坛结束以后,根据现场记录,请媒体整理成为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由中国工程院资助出版了科普著作《中国食品安全——挑战、问题认识和办法》,取得的反响不错。当然,这不是说食品安全方面的书少,而是能真正基于科学的、站得住脚的、有一定权威性的科普著作比较少。因此,这本书一定意义上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尽管“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这个会是2006年办的,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观点和认识还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确实提供了科学的信息,并提倡要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本版标题为编者所加,照片由黎青山、王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