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以大豆产业为主的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因众多“小作坊”生产出大量“劣质品”,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两次“点名”。随后,这里熙熙攘攘的大豆产业基地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这一传统产业一度走向崩溃的边缘。
时隔4载,记者又踏上了这片土地,站在高达36米的“中国豆制品第一镇”地标下,“中国民族经济豆制品特色镇”、“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两块金光闪闪的牌子跃入眼帘,一阵阵豆香扑鼻而来。
这只一度奄奄一息的“凤凰”是怎样“重生”的?
栽狠了跟头,拾到了明白
“以前,俺沂蒙山人生活窘迫,家里招待客人餐桌上没有肉,就显得主人寒碜。没有钱买肉,就用大豆加工成‘人造肉’,既经济实惠,又长了主人脸面,所以卖得‘火’啊,”西城头村党支部书记曹庆岱说,“前些年,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搞豆制品加工,在城里的超市里也占到一席位置,那时赚钱就像撸豆叶子一样容易。”
钱赚得容易,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随之产生。由于是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式,什么“质量卫生”、“技术含量”、“品牌打造”,那时候的山里人可不管这些,只要能赚钱,就行。
没想到,正当大豆加工红红火火时,“市场”已经对产品质量发出了无情的警告。随后中央电视台闻讯赶来,先后在1999年和2006年,在《焦点访谈》两次点名:电视画面上,污水遍地的作坊、尘土飞扬的现场、粗劣的手动加工……这样不放心的生产条件,谁还敢再吃这里的豆制品?一时间,外地客商不敢来,本地人也不敢再吃,加工户们只得关门。
以往人们喜爱的“大豆”,为何在闯市场时变得这么不堪一击?城头镇人一下子懵了,困惑与迷茫笼罩着村村寨寨。栽了跟头后,山里人想办法,出主意,找出路,就是无计可施。最后大城市里经多见广的专家们来到这里,终于找到了“病灶”:几千年来,祖祖辈辈躬耕劳作在田野上,“一架犁把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形成了人们封闭、狭隘、粗放、保守的农耕意识,面对开放的灵动的市场经济,思维与意识没有及时“转型”,步入“市场”必然要栽跟头。
对农民来讲,“市场经济”是个全新的课题,城头镇人开始明白起来:要从“农耕文化”中脱胎而出,去接受市场的洗礼。400多名大豆专业户陆续走出山外,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见世面。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办起市场经济学习班,邀请国内专家、学者、企业家传授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4年间,培养出300多个经营管理人才。
市场知识刮起的“头脑风暴”,使先行的城头人冲出困惑与迷茫。他们视野开阔了,以开放的意识去搏击市场风浪,抛弃由血缘、亲缘、情缘组建的“小作坊”,广泛联手来建起标准化厂房,开始了由初加工到深加工、由粗放式到标准化的转变,使大豆产业又显生机。
充实了内涵,强壮了体魄
在“春福盈”公司,记者看到,花园般的厂区内,厂房内窗明几净,现代化豆制品生产加工流水线上,身着白色工作装的工人在封闭的车间里有序地工作着。城头镇党委书记齐健说:“由农民演变成工人,都是经过知识与技术培训的。我们深深体会到,脱胎换骨背后的支撑是知识与文化。”
进行现代化大生产,群体素质的提高很关键。城头镇启动了“全民素质提高工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从车间走进课堂,学知识,长才干,全镇洋溢着“比学习、比提高”的浓厚氛围。每逢节假日,亲朋好友争着送“文化礼”,有些买不到的书籍和光盘,干脆央求外地的亲戚朋友代买。
培育富有开放度和创新力的文化,城头镇动了一番心思:深入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传承“农耕文化”中的“勤俭、吃苦”等因子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含有“亲和、诚信、开放、创新”的崭新文化。建起了凝结风雨历程的地标碑、蕴涵着在耻辱中奋起意味的文化广场、淳朴典雅的文化博物馆等、流溢创新意识的文化路等。为引导广大民众参与文化创造,多次举办豆制品美食节及摄影大赛等活动。在融文化展示、电子、购物和趣味活动于一体的镇文化展览中心,有文化体验馆、趣味运动馆等……各展厅色彩纷呈,展示出开放文化的美学价值。
“春福盈”、“畅仔”、“宏旺”、“亚宁”……一个个承载着“亲和、诚信、创新”的品牌诞生了。谈及此,山亭区区长李红民说:“加大科技投入,构筑起技术创新体系,融合民俗、休闲、养生、旅游等诸方面的文化因子,催生出一批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绿色认证、进出口经营自主权的品牌。”
科技文化最终带来了“换骨”。城头镇铸造的“金豆子”,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4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北欧、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春福盈豆制品、誉亚机械、永腾物流、金山大豆等国内知名的龙头企业纷纷涌现。城头镇也先后获得“中国民族经济豆制品特色镇”、“中国乡镇投资潜力500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等称号,被誉为“大豆制品的硅谷”。
登上了高处,增添了气魄
“新的经济形态会催生崭新的文化,而文化又反过来推动经济的繁荣”,齐健的话透出新境界。城头人从“农耕文化”中跳出,不再封闭保守、墨守成规,变得心胸开阔、思路飞动。他们冲破地域、行业界限,组建创业团队,完成由“散兵游勇”到“抱团出击”的跨越,使“小生产”对接了“大市场”。随着市场休闲麻辣豆制品企业的增加,他们适时组建起休闲食品协会,成为一支生机勃发的主力军;为聚集驾驭市场的力量,组建起名为“诚豆”的豆制品合作社;为聚集优势科技资源,成立了豆制品机械行业协会……
徜徉在大豆加工和设备制造基地,浏览豆制品标准化加工园、食品机械制造园、汇源休闲食品园、研发培训园等八大园区,人们感受到大豆产业“集团军”的磅礴气势:“点”为龙头、“线”连群体、“面”带基地,点线面有机融合。前来视察的枣庄市长陈伟评价说:“这不再是1+1=2简单算式,高效、高端的产业龙头已拉动起优势特色产业带,带动起豆油精加工、豆制品机械制造、大豆蛋白粉加工、豆制品仓储物流、电子交易、工业旅游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
文化的“蜕变”正在进行,近年来,城头镇人以大思路、大手笔,筹划建设生态型湿地,开发工业旅游,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大豆产业拓展广阔的空间,吸引外地的众多客商前来“加盟”。同时,把触角延伸到黑龙江,建起了20万亩有机无公害大豆种植基地,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一个大山深处的小镇,现在已聚集起豆制品相关企业近300家,年产豆制品15万吨、大豆加工机械4万余套,产值突破20亿元,膨化豆制品和豆制品加工机械在全国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0%和75%,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膨化豆制品生产专业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