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借用校园起步,发展到今天拥有5个多亿资产的现代化校园;从177名学生开始,扩大到现在近1万名师生员工;以8个文科专业为起点,延伸到当前以机械、建筑、新能源等工科为主体的37个技能型和应用型专业……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紫琅学院摸着石头过河,在十年的不懈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民办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让校长有充分自主权
民办院校的管理体制究竟应该是“家族式”、“合伙人式”,还是遵从办学规律的现代大学制度?这在不少民办院校的办学过程中一直是矛盾的焦点。
紫琅学院的特殊模式避免了这个“厘不清”的难题。该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成员共5人,其中投资方占2席,学院管理层占3席,但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该校规定每年学费收入的75%用于学校的正常运转,隶属管理层支配,其余25%用于学校硬件建设,隶属投资方支配。“这个75%的资金由校长在预算的框架内来支配,董事会从不干涉。”该校董事长陈明宇说。
这种投资方“甘拜下风”的管理体制让紫琅学院在众多民办院校中颇为另类,但也正是这一点成为该学院的体制优势。其他民办院校不一定能够顺利实现的事情,到了紫琅学院却可以立刻变成现实。
对此,该校一位普通教师告诉记者,10年来,紫琅学院收取的所有学费已全部用在学院的运行和发展上,“董事长像普通教师一样只领工资,校长由于有了充分的自主权所以干劲十足,而我们每一位普通教师对学校的发展也满怀信心。”
真心办学,良心育人
“时代呼唤民办教育家队伍的崛起,这是民办教育事业持续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管向群教授表示,“民办教育家”应该既具有教育家的基本素养,又要具有一般教育家所没有的特质。
陈明宇董事长就是这样一位名副其实的“民办教育家”。他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又是这所民办院校的投资商人。多年来,他把自己的热情专心投注于民办教育:1997年先后在南通、珠海、上海创办民办中小学,1999年又创办了紫琅学院。
多年的民办教育经历让陈明宇对民办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与宽阔的胸襟。“有很多民办院校的投资者忽视了学校与企业的不同,仅把办学作为一种牟利手段,而忘记了教育更是一种公益事业,社会效益必须放在第一位。”
对此,张荣生校长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紫琅学院在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很舍得投入,已组建了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设立了各类实验实训室72个,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设备总投入高达6000多万元。“这在民办院校中绝无仅有,而这些都得益于陈明宇董事长‘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的办学思想,不考虑短期的经济利益,不计较眼前的得失。”
专业设置快速适应市场需求
在目前生源困难及公办院校不断扩招的冲击下,民办院校到了优胜劣汰的转型期。紫琅学院正全力应对这场考验,积极谋求从过去补充教育资源不足的“卖方市场”,向提供选择性教育资源的“买方市场”的转变。
“学生有出路,紫琅才有出路。”这是该校一贯坚持的办学定位。在该理念下,紫琅学院充分发挥其办学机制的优势,并把握市场发展的动态,紧跟政府政策的走向。
学院迅速建立起专业建设与改革的“调适器”。例如,针对私家车数量激增但维修人员紧缺的现状,立即整合原有的机电专业和电子专业力量,培养汽车应用技能型人才。还收购了一家小型企业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开办了“汽车应用技术”专业。不仅毕业生广受欢迎,还引来“江苏省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考核点”和“江苏省汽车修理高级技师鉴定站”落户紫琅,成为南通唯一有资格开展相关业务的机构。如今,在紫琅学院,流行着这样四句话:“车间即教室,产品即作业,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员工。”
由于专业设置快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紫琅学院的学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很多人尚未毕业就已被单位“预订”。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高达99.1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到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