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飞天之地

    奏响生态圆舞曲

    作者:唐振宇 姜 巍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9日 09版)

        茫茫戈壁,飞船由这里腾空而起,在天空划出美丽弧线;浩瀚大漠,总装备部官兵在这里植树造林,奏响生态圆舞曲。

        科技筑起“绿长城”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这是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某基地昔日环境的写照。该基地官兵近年因地制宜,优选、引进、培育树种,不断丰富绿化植物种类,成功探索出“灌水冲洗脱盐”、“挖沟排碱”、“开沟积沙”、“高垄造林”等荒漠植树新方法,有效解决了干旱、盐碱地区的造林难题,在戈壁滩上建成大大小小人工绿洲60多个。

        总装部队是高科技部队,在建设生态营区热潮中,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传统也得到弘扬。他们按照“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封则封、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制定“三荒”造林长远规划、年度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在年降水量仅为200毫米、蒸发量却达2000多毫米的科尔沁草原边缘,某基地通过引进先进的滴灌、微喷灌节水系统,既节约水资源,又提高树木成活率,确保了绿化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绿化工作“三分种,七分管”。总装各部队牢牢把握管建并重原则,树木种植到哪里,灌溉管线就铺设到哪里,护林职责就延伸到哪里。各部队还通过层层签订绿化造林责任书,进一步巩固绿化造林成果。

        悉心保护“生命源”

        水是生命之源,戈壁大漠人体会最深。

        黑河在总装某基地内的河道长达100多公里。该基地将这段黑河治理纳入国家规划,先后完成水库补强加固、生态建设与节水改造、河道疏沙、排污系统改造等重点工程,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做出重要贡献。

        在没有城市依托的情况下,总装部队为推进污水处理、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同样想尽办法。

        在东风航天城烈士陵园北边,2006年前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戈壁滩。现在,一座日均处理生活污水9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巍然伫立,一大片人工湿地芳草萋萋,鱼跃虾戏。在晋西北某基地的山沟里,一座日处理1000吨污水的处理站深藏其下。这个污水处理站将部队中心区所有污水进行收集处理成中水,然后将中水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喷洒和洗车冲厕等,不仅净化了营区环境,还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紧张的矛盾。截至目前,总装部队已完成11座医院的污水治理工程,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17座,日处理污水4万吨、回用中水2.6万吨。

        位于“死亡之海”罗布泊边缘的某基地,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有效的植树办法,造林规模迅速扩大。这里的基地领导认识到,随着树木的增加,灌溉用水量增大,而戈壁滩上水资源极其宝贵,所以这里植树造林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他们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实现由绿色营区向生态营区转变。

        将军士兵一条心

        某研究所试验场沙化严重,曾形成高约30米、占地近1平方公里的大沙丘。每到风季,黄沙弥漫,不仅影响科研试验,也使北京面临严重的沙尘危害。2003年,这里被确定为全军“三荒”治理工程试点单位;2004年,这里成为总装驻京部队“三荒”造林基地。7年中,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总装备部政治委员迟万春,以及总装机关和驻京部队官兵多次来试验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从将军到士兵,从机关到基层,官兵们在这里用汗水浇灌出一条由200余万株树木组成,长8公里、面积达2万余亩的防风固沙林带。

        7年来,总装备部出动兵力120多万人次、机械8万多台,累计植树1600余万株,造林20万亩,封育恢复林草植被150余万亩,将一座座营区建设成“戈壁绿洲”、“塞上江南”、“草原明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