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一位大学教授的精神境界

    ——记东南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郝英立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宣晓庆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9日 06版)

        近日,“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启动仪式在东南大学举行,这意味着中国的南极天文科考设备将真正实现“中国创造”。可在本该兴奋的时刻,现场却一片静默,大家都在追忆这项成果的主人郝英立。

        2010年9月27日凌晨,年仅47岁的东南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AMS研究中心主任郝英立,在青藏高原试验设备时因公殉职,带着他对南极冰穹A昆仑站科考支撑平台无尽的牵挂,长眠在了念青唐古拉山脚下。

        志向矢志不移

        时光回溯到25年前,还在读本科的郝英立,在一封给党支部的信中写道:“一个人的作用是渺小的,但如果投身到社会革命和建设中去,那么他就能与同志们一起汇成滚滚的洪流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做出一番事业。”多年来,他一直用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远志向。

        2003年,郝英立从美国回来,面对系里陈旧、老化的实验条件没有丝毫抱怨,而是根据在国外掌握的知识,用有限资金白手起家,终于建成了一个基本上能满足现代教学和科研需求的“微传热实验室”。

        郝英立的心里满载着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执著。多少个寂寥的深夜,他一个人在办公室整理思路、汇总材料;多少个白雪皑皑的冬日,办公大楼下总停着那辆“永久”牌自行车……

        一生淡泊名利

        名与利往往是一个人难以跨越的“坎”,但郝英立却从没被其羁绊。他的重大选择都以国家利益为重。

        “在美国五年,郝博士一心想的是如何报效祖国。”他在美国做兼职教授期间的同事,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教授陶永心介绍,美国的教授多次动员他留下并要为他办理绿卡,系主任也多次邀请他申请正式职位,却都被他谢绝了。

        郝英立的妻子回忆,他所接的科研项目都是国家发展所需的“863”和“973”重点项目,从来不为了赚钱去接那些待遇优厚但科研价值不高的横向项目。“有一次,一位热水器厂商找到英立,允以高报酬希望英立能够帮助他们提升产品温控系统的质量,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当时我很不理解,他却告诉我他承接项目的标准是:必须要有较高的科研价值,是国家发展所需的重点项目。”

        一辈子教书育人

        现在高校中流行研究生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但郝英立却很讨厌这种叫法,“我是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叫‘老板’是对老师的一种蔑视。”

        他常告诫学生,对待科研工作要严谨认真,不可弄虚作假,不可马虎大意。学生请他修改的论文,无论自己工作有多忙,他一定会抽出时间修改至少四到五遍,小到文章的标点符号和大小写,大到文章的数据、结构和论点,他都会认真修改,并一一用红笔标注出来。“郝老师要求我们发表的每一篇论文,都不能有任何抄袭或一稿多投,他时刻告诫我们文章要干干净净,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能有任何的污点,这同样也是做人的道理。”学生刘升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