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电影协会公布,去年第4季度电影票销售量达250万张,与前一年同比增加25%。今年1月,电影院售票73万张,比去年同期增加40%。一些好莱坞大片上映后,各影院更是持续爆满。一些影院已加紧投资,进行3D立体影院改造,先行一步迎接未来的3D大片和影业热潮。
影院观众近年来骤增的原因,除了3D大片的推动,与犹太人的天性密不可分。尽管经济不景气造成货币缩水、物价上涨,加上与阿拉伯世界冲突不断,但人们热爱生活的兴致不减。到国外旅游花费大,看价廉物美的电影自然成为人们共度快乐时光的好方式。
以色列虽小,但电影业人才济济,基础雄厚。埃森斯坦、斯皮尔伯格、达斯廷·霍夫曼、保罗·钮曼等电影大师、明星是犹太人,主宰好莱坞的米高梅、华纳兄弟、派拉蒙等公司巨头也几乎都是犹太人。以色列有全球最大的电影档案馆。各大学有影视系,中学也有影视课。以色列电影艺术学院每年只招25人,有上百名国内外大师和客座名流教学,学生实践机会多,作品获奖也多。上世纪90年代影视业市场化,极大地推动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以色列有30多个影视制片厂,每年举办十几个电影节,还有自己的奥斯卡奖。犹太人认为,电影业代表国家文化水准,需国家扶植。议会颁布两个《电影法》,其电影常有新潮流探索,以幽默、智慧的方式,用电影艺术反映普通生活中的沉重主题,引发思考。反映黎巴嫩战争的《和巴希尔共舞》获2008年恺撒奖最佳外语片、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洛杉矶电影协会最佳动画片奖和最佳纪录片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英国电影电视协会最佳非英语影片和最佳动画片等多项奖,还参加了2009年戛纳金棕榈奖角逐。《黎巴嫩》一片获2010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其影视频道可视性强,最先上映欧美新影视剧,一般新片公映半年后就上电视。
以色列传统的大影院早已被多功能小影院取代,一些影院建在大超市里,一般来说,每个映厅有100至200个座位,电影票价为27谢克尔,与平均月工资6000谢克尔相比,仅占0.5%。
(本报特拉维夫11月27日电)
图为以色列埃拉特大型立体电影院。 陈克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