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衡阳 文化决策惠民生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26日   11 版)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成新平

        初冬的夜晚,尽管有些寒意,但伴随阵阵欢快的乐曲,名为“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的群众文化活动,每晚都准时在湖南衡阳市莲湖广场拉开大幕。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告诉记者:“促进全市文化大繁荣,我们做法是让文化进决策、进项目、进民生。”

        进决策,让文化“立”起来

        衡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华诗词之市和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如何弘扬这些优秀文化,让全市形成重文化、抓文化、用文化的共识呢?衡阳市决定实施“文化旺城”战略,让文化进决策。

        “十一五”期间,他们相继出台了《关于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意见》和《衡阳市文化塑城实施纲要》等14个地方性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明确“全市每三年举行一次‘和风衡州’群众文化艺术节,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市体育运动会和农民运动会。市财政每年安排群众文体活动专项资金200万元,鼓励社会民间资本进军文化项目……”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这些文化元素注入衡阳市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和百姓视野,大大调动了全民办文化的积极性。”衡阳市文化局局长李安元介绍说。一些“五下乡”、“公共大戏台”、“文艺进社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化服务活动在衡阳蓬勃展开;一批像《南岳奇人王船山》、《蔡伦》、《夏明翰》等电视文艺作品正在投入拍摄制作。

        在衡南县松江乡太平村,年逾八旬的村民李安忠办起了“养浩”私家图书馆,藏书一万余册。周边10多个村的农民常年聚集在此读书看报。文化设施如众星捧月般装点乡村,全市基本形成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阵地、月月有活动”。他们先后改造利用农村原有的小屋场、礼堂、戏台等文化阵地1340余处,修缮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个,新建“农家书屋”390家。

        文化进决策,使衡阳的文化气息日渐浓厚。

        进项目,让文化“兴”起来

        湘江碧波荡漾,像一条玉带穿城而过,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倒映水中。山水一体、历史景点密集,彰显了衡阳“文化进项目”的发展理念。城因水而灵动,只见“湘水明珠”文化长廊巨石处处,亭台楼阁,奇光异彩,浓缩了衡阳2000年来的历史文化。那经世致用的船山诗句,那悲壮豪迈的衡阳保卫战纪念雕塑等成为衡阳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衡阳市实施文化进项目的一个缩影。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一个文化项目就是一处风景、一张名片。”衡阳市长张自银颇有感受。“十一五”期间,衡阳市用文化把脉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品位,掀起了文化广场、文化馆所、文化景点、文化遗址、文化商圈的项目建设热潮。五年来,全市投入5亿多元修复了石鼓书院、回雁峰、抗战纪念城等文化景点,打造了“中国印山”、庙前文化地质公园、明清文化一条街等旅游文化品牌。

        走在衡阳市最繁华的解放路、船山路、蔡伦大道,能看到图书馆、书画院、博物馆、群众艺术馆、进步影城、湖湘文化馆等一批文化地标和文化景点,一个比一个漂亮精美。王船山故居、衡南洛夫文化广场等一批文化重点项目应运而生。这是衡阳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导民间资本注入文化项目的“得意之作”。

        进民生,让文化“活”起来

        每当夜幕降临,衡阳市莲湖广场周边60多位老人便赶快收拾好碗筷,赶到广场练歌。雁峰区72岁的居民杨秀英说:“过去我们一听到麻将声就手痒,现在一听到音乐就嗓子痒。”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许多市民“走出牌馆”走进“激情广场”。

        五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从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基本文体权益出发,全面推进文化惠民,让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活动中感受到党的温暖。他们每年组织全市12个专业剧团下基层演出500场次以上。去年,投资20多万元排演了红色经典歌剧《红岩颂》,在全市巡回演出50余场,直接观众达10万人次。

        11月17日晚,衡阳市太阳广场,讴歌衡阳籍英雄教师谭千秋先进事迹的电影《最后一课》正在播放。这是衡阳市实施“电影进社区、文化进家庭”活动的一个场景。市里建立了“送文化”长效机制,鼓励企业和文化单位联合送文化下乡进社区,让“看电影的不出钱”。他们与电信、移动等单位合作,每年送戏送电影2100余场。市内博物馆、纪念馆、爱教基地和公园均免费开放,让群众在日益均等的文化服务和便利化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

        一台台大戏、一场场电影、一张张免费门票,赢得了群众一张张笑脸。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