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温州大学 服务社会实现“双赢”

    作者:本报记者 陆 健 本报通讯员 杨志刚 杨丽君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4日 06版)

        温州大学皮革创新研发中心前不久研发成功金属(无铬)复合鞣剂及其配套助剂,一举破解了困扰皮革行业近百年的污染难题,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当地上百家企业节省上亿元资金。

        这是温州大学服务社会的一个成功例子。近年来,温州大学依托学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瞄准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培养设计研发型创业人才,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了“双赢”。温大校长蔡袁强教授说,大学通过服务社会,可以积聚办学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社会价值,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瞄准地方经济,明确服务定位

        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立足温州、服务温州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蔡袁强认为,温州大学要吃“温州饭”、讲“温州话”、做“温州事”,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都要在融入温州中形成特色,在服务温州中获取资源,在与温州合作中提升水平。

        为此,学校充分考虑浙江省和温州市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战略,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近年来,增设了与温州经济密切联系的市场营销、服装设计、工业设计、机械与自动化等专业,培养各种设计研发型人才。针对温州电子电器行业蓬勃发展的实际,申报浙江省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并以此为契机申报电子电器类新专业,为温州中小企业培养了大批电子电器类设计研发型人才。 

    围绕地方特色,注重产学研结合

        今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评审结果,全国200人入选,浙江省10人,其中2人来自温州大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组织专家评审时认为,温州大学两个项目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前景广阔。蔡袁强教授获得的基金项目为“饱和土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温州绕城高速工程、温州半岛工程滩涂土地基处理、沿海产业带低矮建筑抗风设计等工程项目。黄少铭教授项目为“单壁碳纳米管控制生长和机理的基础研究”,利用废旧塑料,掺入一定比例的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制成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

        针对地方产业特色,学校成立了有机合成化学、电器电子、绿色皮革化学品、纳米材料与化学、功能超分子化学、无机功能材料等多个创新研究团队,其中皮革团队成为国内皮革界三大主要科技创新团队之一。“特色学科与产业密切联系,围绕地方需求凝练和调整学科方向,不但在融入地方中逐渐形成学科特色和亮点,而且在服务地方中不断获得学科资源,加快了学科建设的步伐。”蔡袁强校长说。

    “种企业”,服务地方挑重担

        在正泰集团的漏电断路器线路板安检车间,并排放置着一排排双门“大冰箱”,当技术人员把漏电断路器线路板一个个插入其中后,“大冰箱”就会自动筛选出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这时,工作人员就会放心地将经过“大冰箱”检测合格的线路板包装好。

        为“大冰箱”装上“火眼金睛”的,正是由温大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吴桂初领衔的技术团队。这个名叫“浙江省温州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团队所研制的“高温加电老化智能检测系统”,不仅帮助正泰集团攻克了技术难关,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还成了温州多家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为结合温州市行业发展建设的需要,温州大学专门设立了地方合作办公室,启动“双百”人才联动计划,鼓励与支持教授、专家和科研人员“走出去”。这些人才的快速成长,无疑大大促进了地方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学校还出台相应的科研激励与保障政策,营造科研为地方服务的良好氛围。这些年来,学校科研成效节节攀升,2010年共获得国家基金项目40项。其中,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在浙江省高校中位居前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