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一起来,“美丽”全世界

    ——聚焦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4日 04版)
    “微笑姐妹”吴怡(右)、吴悦。王斯敏摄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亚运志愿者,你会选择什么?

        “微笑,真诚,热情……总之,让人觉得美丽。志愿者的美丽,亚运的美丽,这个世界的美丽。”漫步在亚运会媒体村里,一位久经“沙场”的记者同行如是说。

        是的,美丽。抬眼望去,一个个志愿者的身影正在绿树间映现。那一身绿白相间的服装,衬着颈际腕间的“志愿彩”,活力盎然,精彩无限。

        此刻,近59万个这样的美丽身影正活跃在广州,坚守在我们目力所及或者遥遥相距的那些地方——

        在气氛热烈的各个比赛场馆,他们安检登录、引导观众、服务运动员;在熙熙攘攘的各个街区,他们手持“大拇指”引导牌,微笑劝解、翻译指路;在人流如织的机场、火车站,他们笑迎八方来客,送走四海宾朋……

        与此同时,一场“寻找最美志愿者”的行动,正在深受感动的人群中展开;一项为他们命名的“昵称征集”,也吸引了大批市民积极参与。“绿羊羊”、“小绿叶”、“花仙子”……人们用一个个饱含喜爱、创意十足的昵称,向心中的爱心使者们致敬。在最新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广州市民为亚运志愿者打出了91.8分的高分。

        精彩的赛事之外,志愿者的表现同样精彩。他们的笑容让世人看到,亚运会给一个城市所带来的,不仅是“更快、更高、更强”的比拼,更有奉献与爱心的全面普及。

        这一刻,爱随心动,润物无声。

        “你的微笑,他的笑脸,绘出世界上最美的画卷”——美丽的微笑感动世界

        在天河体育中心羽毛球馆里,记者约访了“微笑姐”吴怡,一位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系的大一学生。因为在亚运会开幕式领导致词环节被全程拍入镜头,并在20多分钟里始终保持灿烂微笑,这位亚运礼仪志愿者成了网友们心中“东方之美”的最佳代言人。

        “笑容不是练出来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说实话,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会上镜头。我相信当天在场的所有人,都会忍不住开心地笑。”吴怡说。

        让她自豪的是,双胞胎妹妹吴悦也是一位亚运礼仪志愿者,和她并肩出现在一次次颁奖仪式上。本届亚运会的首枚金牌,就是由她们这个团队颁出的。

        笑容背后的付出,并不轻松。见面的时候,为了准备晚上的羽毛球颁奖,姐妹俩已经提前到达,做了四个多小时的精心准备。但谈起这一切,她们却甘之如饴:“能为亚运会出一份力,已经是极大的荣誉了,我们很满足。”为了做好志愿服务,姐妹俩时常交流经验、相互督促,“我们要代表全体志愿者,把最美的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

        吴怡姐妹俩的微笑,正是志愿者们最美的表情。

        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的笑容,让很多观众与媒体赞叹。在媒体村里,不论何时,只要有记者表现出茫然四顾的样子,就会有志愿者立即跑过来帮忙,并送上一个个会心的微笑。

        这样的笑容,并不只属于满脸青春的学子们。

        “你的微笑,他的笑脸,绘出世界上最美的画卷;手拉着手,相约珠江边,激情点燃神圣的火焰……”周日黄昏,走上白云山歌台,一阵嘹亮的歌声扑面而来。走近一看,是白云山合唱团的退休老人们。

        这是一个拥有600多名成员的大型群众合唱团,年龄最大的团员已经80多岁了。他们首批加入了亚运志愿者艺术团,参加了多场大型亚运歌曲演出。

        “加入亚运志愿者队伍,唱响羊城,唱响世界,为广州亚运添光彩!”演唱结束后,老人们喊出了团队的口号,灿烂的笑容绽放在暮色下。

        如果说一个人的笑容已能融化冰雪,那么一家人共同绽放的“志愿笑容”,势必如春天般温暖众人。

        黎燕敏是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骨干。为了亚运,她和丈夫先后发动双方父母亲以及两个女儿投身志愿服务,成了名副其实的“志愿大家庭”。她的女儿李思缘还不到5岁,是此次年龄最小的亚运志愿者。“我还要成立‘广州童子军’,带领青少年一起作志愿,让助人为乐、服务社会成为广州的常态。”拉着女儿的手,黎燕敏开心地说。

        “你们的笑容是广州的名片!”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也被志愿者们深深打动,“正因为你们的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和全力参与,才能确保广州亚运会的圆满成功。”

        “我愿做城市的字典,我愿做爱心的代言”——美好的心灵包容一切

        深夜两点多钟,记者走出主新闻中心媒体工作间。只有几百米之遥的媒体村,此刻却显得有些遥远。

        “您好!请问去哪里?”伴随着一声亲切的问询,一辆电瓶车迅速开了过来。开车的志愿者叫梁嘉达,是广州交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他正值晚班,在夜间八个小时里,他就这样开着电瓶车,在冷风里来回穿梭,寻找着夜归的记者们,并以最快速度将他们送回驻地。也有清冷无人的时候,他就把车停在固定的停靠点,暂时休息一下。“但一定要保持清醒,随时关注,不能等着记者到处找我们。”

        说话间,目的地到了。梁嘉达正要离去,一个外国女记者挥手跑了过来。“Be careful!”小梁关切地大喊着提醒她小心脚下,并微笑着停下来等她。

        每一天,在这座亚运之城,都上演着一桩桩这样的动人故事。

        “一定要给这些可爱的孩子写封感谢信!”本报一位记者连连念叨。在前些天乘班车外出采访回来后,他发现手机不慎丢失,只好告诉了随车的志愿者朱成。仅仅三个小时后,这位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环境学院的小伙子就满头大汗地跑来了,手里拿着的正是那部手机。此时记者已赶赴体操馆采访,朱成耐心地等待了很久,亲自把手机交还,这才开心地离开。“他一句都不提中间的周折,但我能够想得到——当天我换了三次班车,去了三个场馆,他得打多少电话、跑几个地方,才能和志愿者们层层接力地找到手机啊!”

        不事张扬、实干奉献,这就是志愿者们的心灵之美。

        在媒体和网友们的镜头下,一个个这样的大美瞬间被一一收录——

        一场颁奖仪式结束后,选手走过场边,记者们蜂拥而来,争先恐后地把话筒和镜头伸向前去。用来隔离场地的挡板岌岌可危,这时,一位戴着眼镜的志愿者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地上,用肩膀奋力顶住了挡板;

        午间拥挤的地铁上,一位身穿志愿者服装的长发女孩手把扶杆,沉沉地睡着了,另一只手里还拎着用作晚餐的盒饭。她是马婷,一位从四川地震灾区走出的川妹子,正在忙碌的志愿服务间隙小憩;

        龙舟女子1000米竞速颁奖仪式上,颁奖礼仪志愿者、南方医科大学学生何俊葳突然晕倒。清醒之后,她的第一反应是痛哭失声,懊悔自己“给志愿者丢了脸”。短暂的休息后,她一再要求坚守岗位,第二天就笑容灿烂地重新捧起了奖牌……

        不言苦累、执著包容,这就是志愿者们的胸怀之阔。

        然而,跟志愿者们送上一句“辛苦”,他们常常会笑着这样“辩白”:跟我的同伴们相比,这样的辛苦真的不算什么。你看,我们有四个女孩负责发配车辆,每天日晒雨淋,甘当默默无闻的“停车妹”;还有那些志愿者巡查员,每天都要围着偌大的体育场走好多圈,每圈都要个把小时,被戏称为“压路机”。和他们相比,我做得还很不够……

        苦累是必然的,超越苦累的,是积极的态度和阳光的心灵。

        在足球比赛场馆,活跃着一支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志愿服务队。每天10个小时的忙碌,让他们常常累得迈不开步子。为鼓舞士气,他们每天起床后汇聚到一起,高唱志愿者之歌《我是火焰》。“我愿做城市的字典,我愿做爱心的代言,我愿做今天的路标,我是城市微笑的风景线”……歌声中,大家激情飞扬,重新精神饱满地回到体育场。 

        就这样,在深秋的羊城,亚运志愿者们犹如顽强的绿草,坚守岗位,用爱和奉献温暖着每一个路人。

        “因为爱我们来到一起,身边到处是朋友”——美妙的瞬间常驻大地

        “你撑(支持)亚运,我撑你”。这是让亚运会志愿者们备感暖心的一句话。说出这句话的,是广州志愿先行者赵广军。亚运期间,他的“赵广军生命热线”为志愿者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倾听志愿者们吐露心声,帮助他们解开心结。

        “志愿者也是普通人,工作累了给我们一个电话,我陪你一起撑亚运。”赵广军说,这样的劝解虽然不见得有效,但至少可以让志愿者们不孤独。如果社会对志愿者多一点支持、多一点鼓励,哪怕只是一个感激的微笑,就能让志愿者们获得认同感,从而在爱心路上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一石入水,激起千层涟漪。在广州亚运会期间,志愿者们感受到的回报无处不在。

        “祝你生日快乐……”一曲情意浓浓的生日歌在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响起,58支蜡烛映出58张志愿者的笑脸。这是亚组委志愿者部特意为58名本月生日的志愿者举行生日会;

        开通“亚运志愿服务时”激励管理信息系统,实时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并据此发放不同等次的荣誉奖章、勋章、纪念章,对表现优异的志愿者给予奖励,广州亚组委专门出台了不少激励性的新举措;

        亚运会结束后,一场针对志愿者的专场招聘会即将举办。“亚运会志愿者中有不少是大四学生。在专场招聘会上,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就业咨询并予以推荐。”亚组委牵挂着志愿者们的前路与成长……

        “志愿服务的真正意义在于,志愿者从志愿服务中得到温暖,感受激情,体验快乐。在这一点上,广州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致的。”资深志愿者、前乒乓球国手邓亚萍感慨颇多。

        这种爱心与回报的双向传递,正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将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吸引到志愿者队伍中来。11月21日,以“亚运·我们的城市·我”为主题的亚运志愿服务开放日活动在广州举行,约有十余万市民出现在了城市路口、公交站台、公园景区、亚运场馆,以各种方式体验亚运志愿服务,与志愿者们一起为亚运会贡献力量。

        “其实,现在志愿服务的种类非常多,甚至你会轮滑、会骑自行车,在特定场合都可以用于志愿服务。我们希望通过亚运,展现志愿者的各种风采,让市民感觉到志愿服务是一种新潮、新兴的生活模式,从而吸引更多市民参与进来。”赵广军说。

        志愿旋风,“刮”出了千年羊城的新时尚,进一步拓展了“广州人精神”的内涵。目前广州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超过110万人,每周末约有6.3万志愿者活跃在城市,提供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有网友感言:不管广州以前是不是一座爱笑的城市,经过这次亚运会,广州的“笑容”更加大气而灿烂了,“真希望亚运会不要结束,广州人的微笑一直传下去。”

        就像广州志愿者协会会歌所唱的那样:“一起走,不需要理由。因为爱我们来到一起,身边到处是朋友……”当朋友们携起手来,爱心就能够常驻广州,耀亮世界。

        一起来,“美丽”全世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