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为工业产品注入灵魂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谈设计创新

    本报记者 胡其峰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22日   10 版)
    设计可以为产品注入灵魂。 资料图片

        本期关注 设计创新

        杨振宁曾说过:“21世纪将是工业设计的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成为明日的落伍者。”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工业设计是“向工业产品注入灵魂”的工作,它以人类需求为导向,集成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已经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靠设计创新,可以使科技成果变“废”为宝,可以使企业的竞争力快速提升。

        案例一

        联想集团在1997年,是第一家在IT产品开发中引入工业设计的企业,设计出了天琴、天鹤、天禧等多款明星产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联想已经将“工业设计”,拓展成为多专业协同的“创新设计”,并建立了涵盖14个专业实验室的创新设计中心,在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多专业协同创新的组织架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联想已成为中国PC市场上占有率第一的企业,2008年,在中国市场份额已经超过30%。

        案例二

        北京幻响神州公司通过签约工业设计公司,利用“超磁晶体”形变量大的特点,将高科技材料技术成果转化为民用,生产出“i-mu”迷你音响产品,企业的年销售额由此成倍增长,2009年为4000万,预计2010年将达8000万,在传统音响领域,排名位于全国前五之列,此时的幻响神州公司成立仅仅三年。

        记者:您曾经说过,设计或是工业设计、设计创新,伴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从它的内涵到核心地位的确定,都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史演变。请您给读者介绍一下这一过程。 

        陈冬亮:首先,工业革命前的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全都出自工匠艺人之手,他们以娴熟的技艺取代或包含了设计,可以说这时没有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师。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的分工,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制造与销售相分离,设计因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更多的关注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关注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而艺术家又不屑关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业产品,使得这个时期的产品被粗制滥造,缺乏审美标准。

        1919年,德国成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将产品、平面、展览、舞台、家具、室内和建筑设计,甚至连话剧、音乐等专业都集中整合到教育中。在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即: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为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并要求设计师“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创造性的以工业设计的方法解决工业制品如何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矛盾,这些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今天我们所说的工业设计,就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综合运用人类发明成果,统筹考虑科技、文化、资源、环境、市场等各方面因素,协调优化产品的研发制造、工程结构、物流营销、消费使用、回收环保等各个环节,对产品进行系统整合创新,不断提供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适用产品的创造性活动。

        记者:杨振宁曾说过:“21世纪将是工业设计的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成为明日的落伍者。”您也有一个主要观点:设计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核心体现。如何理解这些话?

        陈冬亮:工业设计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人才和知识密集等特征,是产业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环节。工业设计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它的核心地位体现在依靠设计创新,塑造企业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依靠设计创新,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技术的领先优势。

        韩国三星集团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三星集团还只是依靠价格和性能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到90年代末期,三星集团将战略重心调整到“企业的核心资产应体现在设计和创新力上”,并将1996年确立为“设计革命年”,注资12.6亿美元全面实施其全球设计项目、建立全球设计网络。2009年,三星在全球拥有800多名设计师,年设计投入约17.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5%,投入水平位于韩国首位。同年,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160亿美元,约为1996年的三倍多,在《财富》世界500强的排名也由第67位前进至第40位。对此,三星的自我评价是“节约成本固然可以让三星不垮台,但是却无法让三星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品牌 。”

        品牌的形成首先是产品个性化的结果,而设计创新则是创造这种个性化的先决条件。奔驰、宝马汽车;索尼、松下电器;欧米茄、宝珀手表;阿玛尼、范思哲时装;路易威登、古驰箱包等,无不都是以品牌彰显产品品质和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内涵,它们因此也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而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中国的海尔、李宁、海信、华为、长虹等企业,也都提升了设计部门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并发挥了明显的作用。这一趋势表明,“工业设计”将率先在中国大型企业中成为企业战略决策、提升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和塑造品牌文化的重要力量。

        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业设计同样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2001年,北京源德公司以2000万元购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研究成果,始终停留在临床检测阶段,无法形成医疗产品。由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组织设计师、工程师,利用工业设计的方法,通过在人机界面、工程结构、外观造型、色彩分析、动物仿生、新材料和人体工程等方面进行跨学科资源整合、系统的二次开发,最终生产出“整体性能国内领先、机械结构显著完善、造型与国际主流设计风格接轨”的FEP-BY系列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产品当年上市获得产值1.5亿元、国际专利19项、国内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和软件著作权1项。产品因此也成为了企业的拳头产品,2005年,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首次发行股票总值为9600万美元。

        根据国家科技部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有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万多项,但能产生规模效益的仅占10%-15%;每年的专利技术有7万多项,但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一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出的“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20%,真正产业化的比例仅为5%左右。依靠设计创新可以使科技成果变“废”为宝,可以使企业的竞争力快速提升。

        记者:我国设计创新的现状怎样?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哪里?

        陈冬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设计得到了快速发展。无锡轻工业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湖南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率先开设工业设计科系,结束了我国没有工业设计专业的历史。1978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建立;90年代末,工业设计也开始为政府所认识,1995年,北京市科委成立了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上海市、广东省等政府主管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社团组织来推进当地工业设计事业。1998年全国工业设计公司仅40家,2009年仅深圳一地的工业设计公司就达到400多家。特别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许多企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仅仅依靠OEM的贴牌生产方式,制约了企业的科学发展,要完成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就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设计公司、工业设计产业基地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洛可可、易造、指南、龙域等一批设计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设计产业的龙头企业。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的工业设计还存在着三大问题:

        其一,设计企业偏小,产业规模和整体设计水平亟待提高。全国的设计企业数量很大,在带动了大批人员就业同时,普遍企业偏小,80%的设计企业的销售收入不足百万,少于20人的企业数量占67%,且整体设计水平较低,大量低产出、小规模企业游离分散,无力承担国内大型项目和国际项目。

        其二、设计产业与制造业融合不够,设计创新氛围亟待加强。制造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认识与应用能力还相当薄弱,对设计创新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不能进行正确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免费设计”等不合理现象,严重挫伤了设计师创造性。

        其三、高端复合人才匮乏,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升。虽然全国设计类专业毕业生不在少数,但是普遍存在着实际操作能力弱、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认知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企业的设计创新要求,设计师的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记者: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

        陈冬亮:首先要加强基础性、战略性研究,用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设计创新理论和设计创新价值评价等相关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研究,与国际发展趋势、国家战略需求、先进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为政府推动设计业健康发展、促进设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有机融合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再者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设计与企业对接渠道建设。鼓励生产企业运用设计创新手段实现战略式发展,激活设计要素的流转速度,积极推进中国设计交易市场建设,为设计业与制造企业对接提供交易合同登记、法律咨询、评估评价等服务渠道,为设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最重要的是加强实践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推进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培养实践型复合设计人才,鼓励重点设计院校与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同开展制造业管理者设计培训,培养具有设计战略眼光的工业企业管理人才。积极吸引设计大师、海外高层次设计人才来华交流与创业,实现设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不能忽视设计创新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同时,还可以将设计创新的理念放大到创意农业和服务设计,在新农村建设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同样可以发挥核心作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