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山东滨州:保大地绿还大海蓝

    本报记者 赵秋丽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21日   01 版)

        “作为‘黄河三角洲主战场’之一的滨州,最突出的特色和要求就是高效生态、现代集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山东省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日前告诉记者,“我们探索黄河三角洲开发创新模式所坚持和追求的,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可谓不谋而合。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大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的信心。”

    舍弃中求“得”

        去年,香港一家国际知名财团的董事长来到了滨州渤海湾畔,广阔的土地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良的投资环境,让他们看到了一块“淌金流银”的宝地。该财团计划投资20亿港元,在滨州港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化工企业。可是,滨州环评部门在进行了认真论证之后,却向市政府提出了婉拒的建议,硬是把到嘴边的“肥肉”退了回去。

        世界最先进的发电系统、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无动力浮力风车循环发电设备生产项目落户滨州,去年6月21日,韩国HANS能源公司会长韩学周与滨州经济开发区签订了浮力风车发电设备生产项目。这一项目注册资本1亿美元,计划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建设20条生产线,达产后年产7000台,可创造利税100亿元以上,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今年,滨州市高调提出过好“项目投资年”、“质量效益年”,以北海新区和已列入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临港产业园区,搭建黄河三角洲开发载体和建设平台,作为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的先行区、试验区、示范区,推动临港产业、海洋经济快速起步,培植北海新区建设的竞争新优势,吸纳更多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聚集滨州。

        记者感言:舍弃是大智慧。“生态”和“绿色”,是滨州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调。为此,滨州坚守项目准入高“门槛”,不符合这一高标准的,再肥的肉也要“舍弃”。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虽然工业总量偏小,滨州还是下决心先后关停了70多个能耗高、环境污染较重的企业,图的就是保大地绿色、还大海蔚蓝!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避同中求“特”

        “盐碱地里长出了西洋海笋”,这一消息在滨州的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也有人半信半疑:滨州虽有众多未利用土地,但大部分盐碱地上寸草难生,怎能长出有“植物海鲜”美誉的西洋海笋来?

        带着疑问,记者到辖区内的无棣沿海采访。埕口镇有50万亩浅海滩涂,种不出庄稼长不了草。去年3月,镇政府请来了山东神华种业有限公司,在80亩的荒碱洼里建立了海水蔬菜种植和深加工示范基地,依托山东大学冯立田博士的科研成果,实施盐碱地耐海水经济作物育种、种植和深加工项目。8月份,首批试种的西洋海笋收获。老百姓惊叹:“没想到,盐碱地里能长出海水蔬菜,既能利用闲置的盐碱地,又可丰富城里人的菜篮子,还可为农民增加收入。”今年春天,滨州市在沿海区域大力推广“植物海鲜”的种植技术。

        “西洋海笋还在示范园中,就形成四方瞩目的特色产业。”邓向阳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举例启发干部,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必须力避产业趋同,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不可人云亦云,跟着别人亦步亦趋。目前,滨州的一些县区、企业已经做得有声有色,令人欣喜。阳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来是一家油棉加工企业,为了生存,走上了特色产业之路,利用玉米芯资源,生产糠醛、精制木糖。

        数据:滨州有未利用土地254.5万亩,已在80亩的荒碱洼里建立了海水蔬菜种植和深加工示范基地。为了消耗多余的废渣,去年建立了用废渣发电的生物热电公司,与瑞士能源公司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以9.5欧元的吨价每年销售10万吨二氧化碳指标,为期十年。现在,该企业年可发电2.1亿千瓦时,供热120万吉焦,消耗木糖渣8万吨。与燃煤电厂比较,每年可节约燃煤6.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805吨、二氧化碳10万吨。

    发展中求“新”

        政府搭建平台,创新融资方式,为黄河三角洲开发“输血供氧”,是滨州创新发展模式的又一“高招”。

        目前,滨州市成功举办了九次银企合作促进会,在滨州处于三角洲开发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银企合作,金融的强力支持,促进了滨州全市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日前刚刚落幕的第九届银企合作促进会上,吸引了北京、上海、香港等地44家银行金融机构与滨州430家融资项目单位进行了合作洽谈。目前,滨州与九家金融机构签订了《银团贷款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如今,伴随黄河三角洲上升国家战略,使滨州与周边城市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投资,互利共赢的势头骤然升温,承接产业转移的“土壤”开始肥沃起来。今年以来,与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山东高速集团等大型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共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临港产业区建设的国内第一条“海底软管”生产线投入生产,已完成了中海油1.2亿元的海底软管订单。

        目前,滨州正在加紧编制“十二五”规划,其中特别强调突出转方式调结构、突出高效生态经济的特点。对此,滨州市长张光峰信心满怀:奋战三年,夯实基础设施,初步搭起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框架;奋战五年,不断调整优化全市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将初步构建起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数据:滨州市前八届银企合作促进会共签约资金4687.96亿元,到位资金4342.78亿元,到位率92.64%,共签订信贷合同项目1965个,贷款金额1107.2亿元。鲁北企业集团的循环经济优势吸引来三岳大化工项目100亿元的投资,另外投资51亿元的龙马重工、50亿元的政通铝材等一大批大项目落户滨州。今年以来,共签约项目128个,总投资金额1542.9亿元。

        专家点评:山东省社科专家李宪法认为: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推进产业结构生态化,经济形态高级化;实现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有机统一,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幸福文明指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