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说已经成为文学形式的主流,然而,这个文类的起源演绎、手法规章、传播条件以及这个文化媒介的深层牵连,却迟迟停留在有限的学术意识里。小说这个文类胎源纷杂,既有意大利短篇故事的原型,又有法兰西查理曼宫廷浪漫传奇的影响,更有如宣教讲演、日记、自省感言、旅游杂想、信件、轶闻记趣等等不同记录文体的刻痕轨迹。没有人能确定“第一部”小说的身份与作者,就像我们无法确定到底古猿人“露西”能不能算是人类进化历程里最为关键的“环节”。对于小说的谱系,学界认为,拉伯雷的《巨人传》(约1532年——1564年),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1605年——1615年),约可说是具有相对鲜明的小说特征的始祖小说。
今日,小说已经紧密地嵌入工业化社会的生活脉动;小说以及短篇故事的叙述手段除了在文学作品里清晰可见之外,在其他的传播媒体也可以看到其影响:幼儿启蒙的动物故事、报刊杂志的轶闻采访,甚至报告文学、广告短片等都运用到小说的叙述要素。那么,小说的“要素”是什么?追随亚里士多德分析戏剧提出的六项要素,小说也可由以下六个大方向来分析:情节、主题、人物、语言、场景和风格。戴维·洛奇的这部文学赏析通俗指南《小说的艺术》,不仅由这六个大方向引领读者来赏味小说艺术的美妙,更由此延伸到更多的其他细部手法如——悬念、书信体小说、青少年死侃、作为象征烘托的天气描述,等等。
这本书不但带领一般读者进入小说的殿堂,还适时适量地把小说的艺术联系到更宏观的文艺影响、批评视野、智识思潮里:大名鼎鼎如维吉尔、托多洛夫、格拉斯、石黑一雄、德里达、库布里克等都在本书中有所提及;或是时人较不熟悉的作家文人,如斯泰因、阿比胥、摩尔、斯摩莱特等,洛奇也多有引介述及。他所谓的“一般读者”,可真不一般哪,他们爱好阅读小说,但是又不满足于浅尝故事情节;他们更有一份执着与乐意,愿意学习如何从“被动的读者”这个角度转化为“主动的分析与评论者”;就在这么做的时候,小说这门艺术的学术性、智识性灿灿而发,文学作品的生命超越了书本封面封底的囿限,我们进入了另一种存在空间。
伊塔罗·卡尔维诺曾说,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文学作品应该会让人久久动情、无法忘怀,这样的作品会促使我们通过理解它——甚至是反对它——来厘清自己的立场。我自信这样的定义也可以用在洛奇这本《小说的艺术》上:在讲述分析小说技法、源流的诸多学术著作中,洛奇此书成功地跨越文学评论庙宇和文学消费市场的界限,机敏灵巧地把这两个素来泾渭分明的活动糅合起来。笔者以为,这本普及文学赏析的学术作品应该能造福广大小说读者及爱好者,甚至能成为文学评论专著中的经典之一。
《小说的艺术》 [英]戴维·洛奇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