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厦门11月18日电 “一站式地集中了解社科知识,还能得到专家的指导,高效地解决了心中久未解开的疑问,希望能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久前,福建省厦门市第六届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活动周里,厦门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等9个相关学会联合为市民释疑解惑,得到了社区居民一致赞许。
近年来,厦门社科联、社科院千方百计调动更多人为社科工作服务的积极性。如今,已经有一批专家、学者、甚至是市民,都凝聚在厦门社科联、社科院的左右,共同推动理论走向大众化。
社科成果转化难是社科界最头疼的。在厦门,社科界化被动为主动,不断降低社科成果转化难度成效显著。在今年厦门“两会”上,厦门社科联、社科院不仅为两会代表委员议案提案提供了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有关方面内容的对策建议的参考,还将20项社科成果作为市政协社科新闻界别的提案提交“两会”。
一个电话,施凤堂、姚安泽立马就来了,编社科知识宣传小册子,为活动方案出点子;彭心安被邀请作主题报告时,没有二话……不久前,刚刚成立的厦门社科普及宣传志愿者队伍就已经忙得不亦乐乎了。
这是福建省首支社科普及宣传志愿者队伍,且这支队伍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固定的志愿者。厦门社科志愿者队伍从招募到成立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人数已经达到848人,有专家学者、有村干部、有学生,更有市民。
86个学会,86种专长,但要全部调度起来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厦门社科联成立了社科学会工作委员会,将学会分为9大片区,搭起交流互动的平台,激活学会的活力。不久前,9大片区学会的所有成员对应下到了9个社区,为群众带去丰富的社科知识。
被点燃的激情,让社科学会显得格外活跃。前些天,厦门市通俗文艺研究会带着专家到翔安区搞了个闽南民俗文化论坛,受到了好评。该研究会正极力促成专家与该区“结对子”,传承保护闽南民俗文化。